(
课件网) 21.4 第 2 课时 用二次函数解决抛物线形建筑问题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21.4 第 2 课时 用二次函数解决抛物线形建筑问题 副标题:初二数学上册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回顾 问题 1: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常用的形式有哪些?(一般式\(y=ax^2+bx+c\)、顶点式\(y=a(x-h)^2+k\)、交点式\(y=a(x-x_1)(x-x_2)\)) 问题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h,k)\)和另一个点的坐标,如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设顶点式\(y=a(x-h)^2+k\),代入已知点坐标求出\(a\)的值) 问题 3:二次函数\(y=-2(x-3)^2+5\)的顶点坐标是什么?当\(x\)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顶点坐标为\((3,5)\),当\(x=3\)时,函数有最大值 5)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将抛物线形建筑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数学模型,能根据实际条件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并解决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提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增强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建筑问题的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 4 页:情境引入 展示图片:抛物线形拱桥、抛物线形隧道入口、抛物线形屋顶等建筑图片。 提问:这些建筑的轮廓都近似于抛物线,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与这些建筑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拱桥的最大高度、隧道的宽度等? 第 5 页:新知探究 1——— 抛物线形拱桥问题 例 1:一座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宽为 12 米时,拱顶离水面 4 米。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若水面上升 1 米,此时水面的宽度是多少? 步骤解析: 建立坐标系:设抛物线的顶点(拱顶)为原点\((0,0)\),对称轴为\(y\)轴,向下为\(y\)轴正方向。 确定已知点坐标:水面宽 12 米时,水面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为\((6,4)\)和\((-6,4)\)。 设二次函数表达式:因为顶点在原点,设表达式为\(y=ax^2\)。 代入点坐标求\(a\):将\((6,4)\)代入得\(4=a×6^2\),解得\(a=\frac{1}{9}\),所以表达式为\(y=\frac{1}{9}x^2\)。 解决水面上升问题:水面上升 1 米后,\(y=4 - 1=3\),代入表达式得\(3=\frac{1}{9}x^2\),解得\(x=±3\sqrt{3}\),此时水面宽度为\(6\sqrt{3}\)米。 第 6 页:例题讲解 2——— 抛物线形隧道问题 例 2:某抛物线形隧道的截面如图所示,隧道的最大高度为 6 米,底部宽度为 12 米。一辆宽 4 米、高 5 米的货车能否通过该隧道? 步骤解析: 建立坐标系:设抛物线的顶点为\((6,6)\),对称轴为直线\(x=6\),底部与\(x\)轴交于\((0,0)\)和\((12,0)\)两点。 设二次函数表达式:设顶点式为\(y=a(x-6)^2+6\)。 代入点坐标求\(a\):将\((0,0)\)代入得\(0=a×(0-6)^2+6\),解得\(a=-\frac{1}{6}\),表达式为\(y=-\frac{1}{6}(x-6)^2+6\)。 分析货车能否通过:货车宽 4 米,当\(x=6 - 2=4\)或\(x=6 + 2=8\)时,求对应的\(y\)值。当\(x=4\)时,\(y=-\frac{1}{6}(4-6)^2+6=-\frac{1}{6}×4 + 6=\frac{16}{3}≈5.33\)米,因为\(5.33>5\),所以货车能通过。 第 7 页:方法总结 解决抛物线形建筑问题的步骤: 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以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或与地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或坐标轴,简化计算。 确定关键点的坐标: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据,找出抛物线上已知点的坐标,如顶点、与地面的交点等。 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根据已知点的坐标,选择合适的表达式形式(一般式、顶点式等)求出表达式。 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求出的表达式计算相关的长度、高度等实际问题,并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注意:坐标系的建立方式不同,函数表达式也会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