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背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狼藉”“踌躇”“蹒跚”“颓唐”“琐屑”等词语的音形义。 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4、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重点难点 1.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3教学过程 导入 介绍作者及背景导入,学生阅读注解1。补充: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爱国者。 检查预习(学生板演) 1、预习提示中的字词的注音解释 2、补充:栅迂不能自已惦记 朗读课文 点拨:注意读出感情,以最后一段为示范 默读课文,勾划以下表现以下内容的语句 1、人物、事件、地点 2、不能理解的词句 3、自已认为感人的地方 4、写背影的语句 整体理解 1、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这篇文章主要写谁?我?父亲?我和父亲之间?我的家庭困难? 3、文章总写的一句话是,为什么“最不能忘记”? 4、文章一共写了几个背影?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 5、给文章划分一下段落层次。 点拨: 1、明确主要事件与次要事件。 2、明确主要人物,文题为背影,写的是父亲的爱子之情。这点学生很容易混淆。 3、引导学生体会总写点题 4、5初步理解学生对文章层次结构的把握。 说话训练: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经过 板书总结 1、学习重点:字词、朗读 2、文章主要内容与结构 作业布置 1、造句 A、祸不单行 B、晶莹 C、踌躇 2、描写父亲的一个背影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一、难忘“背影”,思念之情,总起点题(1) 二、回忆往事(2-6) 三、再现“背影”,照应开头 第二学时 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的字词掌握的情况(听写) 二、朗读、理解第六段 讨论: 1、这个背影是怎样的? 2、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点拨:动词、形容词的表意作用,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缩”“倾”等词的表达效果。 3、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为什么怕他看见? 4、父亲为什么“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 5、送别过程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三、阅读理解2、3、4、5段 讨论: 1、我看到父亲的背影就流下了眼泪,这仅仅是因为离别吗?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的离别? 点拨:不同的背景下的事件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人们的感觉也不一样。 2、把2、3两段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4、5两段中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无微不至的关怀? 四、积累语言 1.设置情境: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 (1)“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 (2)“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3)“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行程!” 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 小结: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着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 五、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结论:文章的明线一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 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