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4039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 课件(共48张PPT)

日期:2025-11-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497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
  • cover
(课件网)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 课标中有三个学习任务群(总计18个)涉及到文言文阅读的学习: 学习任务群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3)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 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 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 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 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 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学习任务群8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1. 学习目标与内容 (1) 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文学类文本阅读课标原文 (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文化常识是课标规定的文言文四大知识点之一(实词、虚 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深度。高中文言文阅读的文化常识有职官制度、科举制度、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 宗法礼俗、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典籍制度. 职官制度: 中央职官制度的演变:(先秦)卿士制度———(秦汉)三公九卿制—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制———(元代) 中书省———(明代)内阁制度———(清代)南书房和军机处; 地方职官制度的演变:(先秦)分封制度———(秦汉)郡国并行制— —(隋唐)州县二级制———(宋代)路府州县四级制———(元代)行中书 省———(明清)三权分立的地方行政体制; 选官制度的演变:(先秦)世卿世禄制———(秦)二十等军功爵制— —(汉)察举制———(东晋)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常见的职官变动的表达:升官、贬官、平调、兼职、加官; 科举制度 隋文帝: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诞生;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成为定制; 北宋: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采取“糊名”“眷录”的方式; 元代:科举制度基本沿用前代,时废时举,读书人仕进途径被阻断 明清的四级考试: 院试:童生考取秀才,第一名称为案首;每年举行; 乡试:秀才考取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每三年举行一次,秋季举行 (秋闱,桂榜); 会试:举人考取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每三年举行一次,在乡试的 第二年春季(春闱); 殿试:贡士考取进士,不刷人,按名次录取,一甲三名,称为状元、 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 出身。量才授官。 名词解释:两榜出身、传胪进士、连中三元 姓名称谓: ①姓氏文化(极重要):姓以别婚姻,氏以明贵贱,男子称氏不称姓, 女子称姓不称氏; ②常见的称呼方式:称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庙号、称官职、称籍贯、称郡望、称斋名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