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409

8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17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醉翁亭,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熟练、准确、有节奏有韵味的诵读原文,体会全文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一唱三叹的句式风格,积累名句,感受作者醉心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胸怀;积累常用实虚词,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记叙描写抒情中表达的豁达自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体会全文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写作风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文本聚焦、文本朗读策略,朗读原文,疏通文意,体会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手法。21教育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文本疏通文意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感受作者豁达自适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有一定的语感积累,借助工具书,能自主的完成本文的初步朗读、疏通文意的任务,需要的是准确与提高。所以利用文本聚焦策略精准引导学生积累和理解重点实虚词,进而全面理解文意应是教学过程的重点,而反复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全文,更是重中之重。 3重点难点 熟练、准确、有节奏有韵味的诵读原文,体会全文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一唱三叹的句式风格,积累名句,感受作者醉心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胸怀;积累常用实虚词,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记叙描写抒情中表达的豁达自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21·cn·jy·com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同学们,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幼的苏辙,在高中进士后,曾向当朝权贵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以壮自己的文名。在这封信里,苏辙说:“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这位可比嵩、华的大文学家欧阳公,就是欧阳修。那么,做为北宋文坛领袖的欧阳修,他的文采到底如何?请大家打开书,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他的得意名作《醉翁亭记》。 先请大家注意,本文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一○四五),参之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结果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 活动2【讲授】讲授 1.诵读“环滁皆山也”至“故自号曰醉翁也”,体会“山也”“琅岈也”“酿泉也”“醉翁亭也”的语速与语调,通过“也”字感悟本文语言的回环美,体会这些语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标注理解上的关键实虚词,疏通文意。分析这部分文本记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请学生诵读“醉翁之意不在酒”至“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师生共同标注“意”“山水之间”“寓”这几个关键词,请学生理解“意”“山水之间”“得之心”“寓之酒”的准确含意,进而理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1·c·n·j·y 讨论: ①作者的快乐,是在欣赏山水中得到的,还是从饮酒中得到的?作者的快乐是作者内心本来就有的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讨论一下。21cnjy.com ②“得”字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怎样翻译。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两句话中哪句话最能表现作者当时的真实想法?21·世纪 教育网 4.第一段总结: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想一想第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欧阳修在琅琊山中欣赏到了让他能排遣贬谪抑郁的山水美景吗?这美景具体是什么? ①请大家自读本文第二段,注意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停顿,特别要体会“若夫”“朝暮也”“石出者”“四时也”“乐亦无究也”这几个短语的语调与语速,体会第二段语句所表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