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们接触的诗歌并不少,可从具体情况来看,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但是小学阶段,学生以系统的学习了100左右首古诗词,30多首现代诗歌,朦胧诗也在接触了一点儿,初三的孩子经过初中一段时间的探究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体验学习过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跟学生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今天的中国,蓬勃腾飞,对于文化大革命的那段历史,学生们只有在书本里、电视里或者祖辈的口中才能得知。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主要是让创设一些情境,利用相关的乐曲、影视资料来调动学生的感知,让他们借助诗人选取的意象进入到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 我校很早就为教学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且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及年龄等特点,极富空间感和想象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拓展学生的空间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创造学习的“情境”,让他们接受视、听觉等媒体信息,以学生为主,动口、动眼、动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开放、和谐、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自行获取知识。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 2.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二)教学难点: 1.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2.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同学们,“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是陆游对祖国的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对祖国的爱。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对祖国抒发了自己的爱恋之情。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入作家舒婷,来探究她是如何表现对祖国的爱恋的。 【设计意图:创设情感场是通过历史名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诗歌奠定感情基础。】 活动2【讲授】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第二环节:反复诵读、感悟诗歌 (1)深情范读,先声夺人。 播放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设计意图:范读能最直接地表现诗歌的音乐之美,情感之美,能直接地触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灵,通过多媒体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通过声像输入学生到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身临其境,并引起诵读的冲动。因些,通过深情的配乐朗读,便于学生尽快感受到这种深情,为下一步的赏析奠定基础】 (2)整体感知,交流所得 PPT展示【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第三环节:问题探究,领悟形象 探究一:什么是意象?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 第一节:连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意象并以“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来描绘祖国的历史所承受的苦难与忧患。通过句式“我是……”分析得出祖国就是我,我就是祖国,我与祖国合二为一,我与祖国从血脉相通,祖国历史落后,我的心情也必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