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335226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实践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206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第四
,
单元
,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
实践
,
教学设计
,
统编
辩信息真伪,育媒介素养 ———信息时代的语文学习实践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隶属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任务群,是“辨识媒介信息”专题的核心内容。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跨媒介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技巧,梳理媒介语言运用规律,提升信息辨析、评判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求真态度。教材以真实情境为切入点,强调语文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通过“辨别真伪—分析立场—提升表达”的逻辑层次,引导学生将文本解读、逻辑分析等语文能力迁移至媒介信息处理,且内容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高度契合,可借助平台功能实现“静态文本”到“动态实践”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94.6%从自媒体获取信息,但缺乏系统的信息辨别方法,易凭经验或情绪判断真伪。他们具备基础语文分析与数字化操作能力,熟悉智慧中小学平台,逻辑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社会热点兴趣浓厚,适合通过真实情境与平台互动,实现语文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双向提升。 三、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精准筛选媒介信息核心内容,针对不同受众运用规范、得体的语言表达观点,提升跨媒介沟通与书面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媒介信息的逻辑漏洞、立场倾向,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形成独立判断信息的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辨识媒介信息的表达技巧与传播策略,学会鉴赏真实、客观的优质信息,拒绝虚假、煽情的不良信息,提升信息审美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树立“事实优先”的信息伦理观,传承求真求实的文化精神,增强作为信息时代公民的责任感与文化自信。 四、学习重点难点 (一)学习重点 1.掌握核查信源、分析逻辑、辨识情感煽动等信息辨别核心方法。 2.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规范语言实现有效沟通,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二)学习难点 1.精准辨识媒介信息背后的立场与潜在意图,深化批判性思维素养。 2.实现语文思维与媒介素养的深度融合,培养可持续的信息判断能力。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技术融合法、点拨引导法。 (二)学法 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思辨表达法、数字化学习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情境激趣·明确素养方向 任务1:观看与思考 通过智慧中小学平台播放谣言危害短视频(选自平台“课程教学”板块),聚焦信息时代的信息风险;结合问题“家人因一条网络谣言焦虑时,你能如何帮他辨别真相?”展开快速思考,初步梳理应对思路。 任务2:明确目标 教师解读本节课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明确: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提升信息辨别思维、规范表达等核心素养,成为理性信息使用者。 【设计意图】以生活化情境+直观视频快速代入学习场景,激发参与感与责任感,让学生清晰感知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为后续活动铺垫。 (二)学习活动二:自主探究·初练信息辨别 任务1:信息研读与标注 教师通过智慧中小学平台“资源推送”功能,分发三条典型媒介信息(地震谣言、微波炉危害谣言、《红楼梦》完美结局视频谣言)及教材P73“信息辨别方法”摘要; 学生自主研读,对照方法标注每条信息的可疑点(如信源是否权威、数据是否合理、是否含情感煽动语言)。 任务2:互动投票与分享 利用平台“投票”功能,学生对每条信息的真伪进行判断,教师实时展示班级投票结果; 邀请2-3名学生分享辨别依据,教师结合教材要点与平台权威资源(如国家地震台网公告、科学辟谣文章)进行点拨验证,强化核心辨别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研读—标注疑点—投票互动—权威验证”的闭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信息辨别方法,同步提升思维批判性与信息筛选能力。 (三)学习活动三:协作探究·情境应用表达 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河南省青桐鸣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9)
古诗词诵读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11-19)
河南省焦作市天一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11-20)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11-20)
广东省六校联考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