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关心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的常见类型,能说出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云量、降水、温度等)。 2.学会用简单的词语和符号记录天气,培养观察能力。 3.激发关注天气的兴趣,体会天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天气的基本要素,学习记录天气的方法。 难点:理解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养成持续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天气的图片、视频)、天气记录卡、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唤兴趣 播放一段包含晴天、雨天、刮风、下雪等不同天气的短视频,提问:“视频里展现了哪些不一样的天气?你最喜欢哪种天气?为什么?” 学生自由分享生活体验,教师引导:“天气就像一位变化多端的朋友,每天都可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特殊的朋友,聊聊我们关心的天气。”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齐读,激发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视频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分享交流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自然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秘天气样 出示晴天、阴天、雨天、多云、刮风、下雪等天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天气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描述它们?” 学生分组讨论,梳理描述天气的关键词(如晴朗、阴沉、下雨、有风、寒冷、炎热等),教师板书归纳。 拓展提问:“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类型?不同天气里,天空、地面的景象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主要包括云量、降水、温度、风等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让学生直观认识不同天气类型,梳理描述天气的核心词汇,建立天气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习记录法 过渡:“我们关心天气,就要学会记录天气。怎样才能清晰地记录当天的天气呢?” 出示天气记录表示例,讲解记录要素:日期、天气类型、温度、备注(如是否有雨、风力大小等)。 介绍简单的天气符号(晴天 、阴天 、雨天 、多云 ),指导学生认读和绘制。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天气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记录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讲解、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天气记录的基本方法和符号,培养动手能力和规范记录的科学素养。 (四)讨论天气影 提问:“天气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从穿衣、出行、活动安排等方面思考。 分组讨论:“晴天、雨天、刮风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不同?农民伯伯、环卫工人等不同职业的人,会因为天气变化受到什么影响?”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拓展延伸:“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多角度分享,让学生体会天气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拓宽思维视野,同时渗透安全防护教育。 (五)实践小任务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展‘天气观察员’活动,每天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一周后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 讲解观察要点: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天空状况、是否有降水、感受温度变化等,认真填写记录卡。 强调持续观察的重要性:“科学观察需要耐心和坚持,只有坚持记录,才能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计划,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通过长期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持续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让科学学习融入日常生活。 (六)课堂小结堂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同类型的天气,学会了记录天气的方法,了解了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教师及时解答。 总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持续关注天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