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5.1 肾脏与尿液形成(导学案) 1.说出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通过肾单位的结构与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分析,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说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通过观察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肾脏结构及尿液形成过程的学习,学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爱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学习重点】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重要器官。 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学习难点】 1.观察肾脏,识别肾脏的形态与结构。 2.分析血浆、原尿与尿液的成分,学会分析日常尿常规检查问题。 肾脏主要由皮质和髓质等部分组成,皮质位于肾脏的表层,富含血管,新鲜时呈红褐色;髓质位于深部,血管较少,颜色较浅,肾盂位于肾脏内侧的凹陷处,呈漏斗状,与输尿管连通。 肾单位是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呈球形,由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组成。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它一端连接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接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许多毛细血管,环绕在细长而曲折的肾小管周围。肾小囊有内外两层上皮细胞,中间形成囊腔,它的内层包裹着肾小球,外层延续为肾小管。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会发生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原尿中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在原尿经肾小管时,这些物质经过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剩下的液体便是尿液。 肾脏的结构 1.观察:哺乳动物肾脏的形态与结构 (1)肾脏观察记录表: 识别内容 外形 颜色 手感 气味 结果记录 似菜豆 红褐色 光滑、柔软 尿臭味 (2)写出肾脏的内部结构 ( 髓质 ) ( 皮质 ) ( 肾盂 ) ( 输尿管 ) 尿液的形成 ( 入球小动脉 )1.写出肾单位的结构名称 ( 肾小管 ) ( 肾小囊 ) ( 肾小球 ) ( 出球小动脉 ) 2.尿液的形成过程 (1) 滤过 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会发生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重吸收作用 原尿中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在原尿经肾小管时,这些物质经过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剩下的液体便是尿液。 3.分析下列表格 思考: 原尿和血浆成分对比,少了哪些物质呢?原因是什么? 少了蛋白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蛋白质,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小分子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内。 (2)尿液和原尿成分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尿液与原尿相比,没有葡萄糖,无机盐增多,水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很多。原尿经过肾小管时,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经过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而尿素随着剩下的液体排出体外,形成尿液。 4.总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5.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较多的尿素等代谢废物。而不应该有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下面是几个病人尿液中出现了这些物质,可能是什么部位病变呢? (1)某人尿液中检出葡萄糖,原因可能是 肾小管 发生病变。 (2)某人有尿蛋白,可能是 肾小球 发生病变。 (3)某人尿液红色(血尿),可能是 肾小球 发生病变。 (4)某人尿量比常人多4倍,可能是 肾小管 发生病变。 6.学以致用 (1)成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1.5L,这是什么原因呢?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血液经过肾后尿素含量如何变化? 血液经过肾后尿素含量降低。 1.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