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3638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8331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11月,答案,试题,地理,期中
    期中地理试题答案 B 2.C 3.D 4.B 5.B 6.A 7.A 8.D 9.B 10.C B 12.D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C 20.D D 22.D 23.D 24.A 25.D 26.D 27.D 28.B 29.A 30.B 31.A 32.B 33.D 34.C 35.C 【解析】 1.据材料可知,七颗行星均属太阳系,而太阳系是七颗行星所属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B正确;地月系由地球及月球组成,不是七颗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A错误;总星系包含了银河系,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是七颗行星所属更高级别的天体系统,CD错误。故选B。 2.七颗行星在天空中排列成一条直线或近乎直线的情况,必须在同一平面或近乎同一平面才能实现,因此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共面是“七星连珠”天象出现的直接原因,C正确;与公转方向无关,A错误;七颗选题的公转周期不同,B错误;与自转速度无关,D错误。故选C。 3.由材料可知,是在观测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肉眼仅能看见三颗行星,说明城市光污染遮蔽及地球云层厚度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读图可知行星轨道位置并未重叠,排除B;图示七颗行星都能同时在地球的夜空出现,但肉眼仅能看见三颗较亮行星,最有可能是行星的亮度差异导致部分行星无法被肉眼看见,D正确。故选D。 4.据图可知,敦煌5-7月月均太阳总辐射量大,是一年中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最佳时间段。故选B。 5.敦煌境内海拔不随时间变化,植被覆盖率低,两者对月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影响小,AC错误;敦煌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多晴天,天气状况影响也较小,D错误;5-7月太阳高度高,月均太阳总辐射量大,12月太阳高度低,月均太阳总辐射量小,使敦煌月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差异大,B正确。故选B。 6.据材料可知,敦煌深处我国西北内陆,四周被戈壁、沙漠包围,可利用土地面积广,但是经济相对落后,技术和交通条件并不具备优势,A正确,BC错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少,分布不稠密,D错误。故选A。 7.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水体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提供能量,是地球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源,A正确;地球的能量来源有多种,除了太阳辐射能外,还有地球内部的地热能等,B错误;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耀斑等爆发时,会发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粒子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从而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而不是太阳辐射导致,C错误;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不是核裂变,D错误。故选A。 8.根据材料可知,三趾马生活的年代距今8百万年,读图可知,应对应图中的新生代,D正确,ABC错。故选D。 9.三趾马生存的地质时代为新生代,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B正确;生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主要在古生代,A错误;生物演化一般是从海洋向陆地发展,C错误;重要的成煤时期主要是古生代和中生代,D错误。故选B。 19.由图可知,甲地质时期大致为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末期,三叶虫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A错误;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B错误;恐龙繁盛时期主要出现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C正确;人类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C。 11.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层中的光球层,A错误;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因此太阳黑子出现在①层,B正确,CD错误。故选B。 12.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太阳活动强烈,可能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失灵,①正确;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重庆看不到极光,②错误;臭氧层空洞的产生与氟氯烃等气体的排放有关,太阳活动不会导致臭氧层空洞,③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通话中断,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荆江河段地处长江中游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易形成弯曲河道,进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