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6届高考诗歌鉴赏一轮复习 如何把握古诗词情感 走进诗世界,捕捉情脉搏 曲径通幽寻诗意 拾级而上觅深情 ———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把握情感 考情微观 试 卷 诗 题 提问方式 分 2025年全国I卷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16. 尾联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赏析。 6分 2025年全国II卷 《咏省壁画鹤》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16.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请简要分析。 6分 2024年九省联考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2021新课标卷I 《寄江州白司马》 15.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 2020新课标卷I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2019新课标卷I 《题许道宁画》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分 2018新课标卷I 《野歌》 14.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3分 考情微观 2025年全国一卷《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16.尾联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赏析。(6分) 2025年全国二卷《咏省壁画鹤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16.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6分) 思想感情 从不同角度探寻诗句中的情感关键词,总结规律,并尝试借助提示情感的关键词快速读懂诗歌。 复习目标 把握诗歌情感常法 1.解读标题 2.了解注释 3.注意情语 4.关注虚词 5.借助选项 緣景明情 以意逆志 古诗的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通过诗歌的题目,判断诗歌的题材,初步掌握情感基调。 标题 诗眼 情感 王人鉴的《冬夜闲居》 杜甫《春夜喜雨》 李绅《悯农》 张继《枫桥夜泊》 王昌龄《从军行》 闲 喜 悯 泊 从军 表达闲适、恬淡之情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表达羁旅愁思之情 描述战争的诗,表现军人的豪迈之情 方法一:解读标题 古诗的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通过诗歌的题目,判断诗歌的题材,初步掌握情感基调。 看标题 明题材 知情感 《卜算子·咏梅》 《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桂枝香·金陵怀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寄寓高尚的情操和理想抱负 喜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 保家为国、思乡忧国 借古讽今、忧国感怀 依依惜别、别后思念 咏物诗 田园诗 边塞诗 怀古诗 送别诗 方法一:解读标题 卷别 标题 重要信息 (1)2023·新课标Ⅰ卷 答友人论学 (2)2023·新课标Ⅱ卷 湖上晚归 (3)2022·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4)2022·新高考Ⅱ卷 送别 方法一:解读标题 卷别 标题 重要信息 (1)2023·新课标Ⅰ卷 答友人论学 ①表明了题材(酬答唱和诗);②暗示了诗歌的内容(论学) (2)2023·新课标Ⅱ卷 湖上晚归 ①表明了地点、环境(湖上)、时间(晚)、事件(归);②表明了题材(即景抒怀诗) (3)2022·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①表明了时间(人日)、地点(南山)、人物(提刑应懋之)、事件(约);②表明了体裁(词) (4)2022·新高考Ⅱ卷 送别 表明了题材(送别怀人诗) 方法一:解读标题 试题中常出现的注释内容 (1)介绍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如:2024·新高考Ⅱ卷【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 (2)解释疑难词语或人名、地名 (3)解释典故内容 如:2023·全国高考I卷【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如:2020·全国高考I卷【注】③《楚辞 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