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347523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544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古诗词
,
2025-2026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昆山玉碎”摹写箜篌声音的清脆铿锵,以“凤凰叫”喻指声音的悠扬婉转 B.“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拟人手法,将视觉意象与听觉感受结合,展现音乐的情感变化 C.仅侧重描写声音的“美”,未体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内容单薄 D.为后文“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夸张描写铺垫,逐步凸显音乐的震撼力 2.下列对《李凭箜篌引》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写实为主,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客观呈现箜篌演奏的过程 B.善用神话意象(如“女娲炼石”“江娥啼竹”),营造奇幻氛围,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C.语言平淡直白,无华丽辞藻,通过朴素表达传递音乐的情感 D.结构松散,意象杂乱无章,无法形成完整的音乐描写脉络 3.下列对《李凭箜篌引》中“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音乐突然爆发的震撼力,打破前文的舒缓氛围 B.“逗”字赋予秋雨“被引发”的动态,将音乐与自然景象关联,凸显音乐的神奇 C.仅描写自然景象的变化,与李凭的演奏技艺无关联,脱离诗歌核心 D.推动诗歌意境从“人间”转向“奇幻”,为后文神话场景铺垫 4.下列对《李凭箜篌引》情感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对李凭箜篌演奏技艺“高超绝伦”的赞叹 B.通过音乐描写,传递对艺术“震撼心灵”力量的敬畏 C.仅赞美音乐之美,未体现对中唐艺术文化繁荣的感慨 D.暗含对“优秀艺术传承”的期待,希望这样的技艺能长久流传 5.下列对《李凭箜篌引》与其他音乐题材诗歌关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白居易《琵琶行》都通过细腻描写展现音乐的魅力,但《琵琶行》更侧重“以乐传情” B.与韩愈《听颖师弹琴》都善用比喻摹写声音,但本诗的神话意象更丰富 C.与李贺其他诗作(如《雁门太守行》)一样,都具有“奇崛瑰丽”的语言风格 D.仅关注“音乐本身”,与其他音乐诗“借乐抒———的主题无关联 6.下列对《李凭箜篌引》中“意象叠加”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等意象叠加,从不同角度展现音乐的音色与情感 B.意象跨越“自然景物(芙蓉、香兰)”与“神话场景(女娲、江娥)”,拓展诗歌意境 C.意象叠加杂乱无章,导致音乐描写缺乏层次感,难以让读者感知音乐变化 D.通过意象叠加,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 ①吴丝蜀桐:指制作箜篌的优质材料,吴地丝弦、蜀地桐木,代指箜篌。②张:弹奏。③江娥:即湘妃,传说中舜的妃子,舜死后啼泪染竹成斑。④素女:古代神话中善奏乐的女神。⑤中国:指京城长安。⑥昆山玉:昆仑山产的美玉,喻指声音清脆。⑦十二门:长安城门,代指长安。⑧二十三丝:箜篌有二十三根弦,代指箜篌。⑨紫皇:道教中最高的神仙,代指天帝。⑩神妪:神话中善弹箜篌的女神。 吴质:即吴刚,传说中在月宫砍桂树的仙人。 寒兔:指月宫中的玉兔。 背景材料 《李凭箜篌引》是中唐诗人李贺的代表作,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背后蕴含着中唐音乐文化的繁荣与李贺独特的艺术追求。 中唐时期,尽管社会动荡(如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但音乐文化仍保持旺盛活力。长安作为都城,是音乐艺术的中心,宫廷与民间都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