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分物游戏》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分类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分物游戏”这一课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它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量的计算”部分,是学生从整数认识到学习除法概念的关键桥梁。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课以“分桃子”“分骨头”“分萝卜”等一系列游戏化、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这正是对课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要求的直接落实。其核心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这一定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数感和模型思想,为后续理解除法的本质意义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知识基础上,他们已经具备了数数、比较多少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大量“分东西”的原始经验,对“公平”有朴素的认知(如每人一样多),这为学均分”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和认知准备。 然而,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对于“平均分”这一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不能仅靠教师讲述,必须通过反复的、多样化的动手实践来内化。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从无序分发走向有序思考,从动作操作提升为语言和图示的概括,从而顺利实现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的飞跃。 学情分析 “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是学生首次从“等分”的角度系统性学习除法意义的开端,而本课则是除法概念的“种子课”,其地位至关重要。 教材编排极具匠心,通过三个环环相扣的分物情境来层层推进对“平均分”的理解:“分桃子”通过对比“1个和3个”与“2个和2个”两种分法,在冲突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公平性,从而初步建立“平均分”的直观模型,引出概念。 “分骨头”在明确“平均分”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多样性(1根1根分、2根2根分等)。这旨在让学生理解,尽管过程不同,但只要确保结果“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渗透“殊途同归”的数学思想。 “分萝卜”此环节是认识的深化。一方面引入图示法来记录分的过程,引导学生从直观操作向符号化思考过渡;另一方面,“装袋子”的练习巧妙地将“等分”与“包含除”两种除法模型初步呈现,虽不点明概念,但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体现了教材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整节课以“游戏”贯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于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充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旨在让学生“悟”出平均分的本质,而非“记”住结论。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 “分一分”的活动,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在分物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尝试利用图示方法或语言表述法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会用语言或图示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桃子图片、每人准备15根小棒、练习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情境导入,激趣引思。 提问: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老师给4个同学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