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高空气象探测气球是一种充灌氢气或氦气的气象专用气球,需要携带专用的气象探测设备升入高空。根据天空状况的不同,气球的飞行高度也不同,平均高度在30000m左右。下图为释放高空气象探测气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高空气象探测气球上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气温持续升高 B.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C.气压逐渐升高 D.水汽含量逐渐增多 2.高空气象探测气球平均飞行高度所处的大气层( )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存在电离层 C.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D.利于飞机飞行 “雾”和“霾”是对流层中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为减轻“雾霾”影响,2013年以来全国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下面小题。 3.“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 ) A.氮气 B.氧气 C.杂质 D.水汽 4.以下四幅图中,气温变化特征最有利于“雾霾”扩散的是( ) A. B. C. D. 2025年1月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取得2025年“开门红”。完成下面小题。 5.卫星发射升空过程中某个大气层出现了“云海之美”,该层( ) A.水平运动显著 B.对流运动显著 C.有臭氧层分布 D.气压极低 6.卫星升空期间,经过平流层时舱外的温度(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逐渐降低 D.逐渐升高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9月14日23时29分,太阳活动区13825爆发了一次明显的耀斑,其峰值强度为X4.5级,达到大耀斑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耀斑爆发最可能( ) A.引起气候干旱 B.诱发地质灾害 C.减弱太阳辐射 D.干扰无线通讯 8.合理应对耀斑爆发,人类应该( ) A.扩大电网覆盖 B.加强监测预报 C.提高身体素质 D.取消所有航班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结合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有左右摇晃 D.只有上下颠簸 10.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某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其地形剖面如图1所示。图2呈现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1中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哪种作用相关( ) A.流水长期侵蚀 B.冰川堆积作用 C.板块相互挤压 D.地层断裂下陷 12.若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那么花岗岩的形成对应的地质作用应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地貌素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地貌的名称为( )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沙丘 D.冲积平原 14.图中地貌一般位于( ) A.河流入海口 B.河流转弯处 C.河流出山口 D.河流源头 暑假期间,某高中地理老师到国内一省区研学旅行,下图为他拍下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塑造图中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 16.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黄土高原 二、综合题 17.2022年位于北极圈附近的格陵兰岛北部出现了15.6℃的气温,创同期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 2021年南极臭氧空洞于10月7日达到其最大面积,范围为1979年以来的第13大,空洞范围甚至比南极洲更大。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全球变暖主要与哪种大气成分增多有关?分析其原理。 (2)臭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