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354346
3.2《蜀相》课件(共3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136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2025-2026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课件网
) 杜甫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掌握近体诗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诗中借景抒情和借古伤今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标题:跟着杜甫打卡锦官城的宝藏小众旅游地 任务情境 镜号 拍摄场景 画面内容 景别 角度 音乐特点/音效 视频解说(不超过150字) 1 2 3 4 穿越千年和杜甫同行,杜甫想本次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拍摄成短视频。为高度还原游览过程,他想按照诗歌结构拍摄4个分镜,请你按照下表帮助他拟写视频拍摄脚本。 活动一:复习杜甫,再识其人 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歌“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作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则被称为“诗圣”。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开始漫游吴越,5年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又游历梁、宋、东鲁等地。此时的杜甫壮志凌云,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这期间代表作是《望岳》,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 (二)寓居长安十年(35~44岁)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陷于贼手和逃出为官时期(45~48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小安置在鄜州后,只身前往凤翔投奔肃宗,不料途中被叛军所俘,被押解到长安,因官卑职小,没有被囚禁。对于大唐江山的深切担忧,对于战乱的种种亲身经历,催生了杜甫许多反映现实的诗歌。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写下饱含热泪的《春望》一抒忧国之痛。还有望月思家之作《月夜》。后来他乘隙逃到肃宗所在地凤翔,任左拾遗,上任不久,因忠言直谏被贬。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 出生入死,漂泊流离,忧国伤时、抑郁悲愤。 (四)西南漂泊时期(49~59岁) 杜甫弃官携家逃难,西行入蜀,到成都定居浣花溪畔,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又流亡到梓州,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不料严武第二年即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严武死后,他再度漂泊,在夔州居住了两年,继而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于湘江舟上。这时期,代表作有《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等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 忧国忧民思想更深邃、诗风更纯熟。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沉郁顿挫 沉郁: 顿挫: 艺术形式。 感情表达的起伏低回 思想内容。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境界雄浑、阔大,内容深广、深厚,情感深沉、含蓄;所谓“顿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