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6865

2《孔雀东南飞》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522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孔雀东南飞》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孔雀起兴,既营造缠绵悱恻的氛围,又暗喻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命运 B.“五里一徘徊”以细节描写,传递二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为全文奠定基调 C.仅交代孔雀的飞行状态,与后文爱情故事无关联,开篇冗余 D.起兴手法的运用,符合《诗经》传统,增强诗歌的文学性与感染力 2.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四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修辞,以“磐石”喻女子坚贞,“蒲苇”喻男子坚定,形象生动 B.仅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未体现对现实的反抗,情感内涵单一 C.语言质朴直白,通过直白抒情传递忠贞,与后文悲剧形成强烈反差 D.体现焦刘二人对婚姻的妥协,与他们最终的反抗行为形成矛盾 3.下列对《孔雀东南飞》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事完整:按“相爱—遭阻—分离—殉情—合葬”脉络展开,情节跌宕起伏 B.人物鲜明:焦仲卿懦弱隐忍,刘兰芝坚强刚烈,焦母专横刻薄,形象立体 C.善用对比:爱情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焦母的专横与兰芝的顺从形成对照 D.以议论为主:通过大量议论直接评判人物行为,缺乏情感的自然流露 4.下列对《孔雀东南飞》情感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颂焦刘二人坚贞不渝的爱情,批判封建家长制的残酷压迫 B.反映东汉时期青年男女的婚姻困境,呼吁婚姻自主与个性解放 C.仅讲述一对青年的爱情悲剧,未涉及对社会制度的反思,格局狭小 D.传递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具有普遍意义 5.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与其他乐府诗关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均为长篇叙事诗,情节完整生动 B.与《陌上桑》一样,均反映女性的生活境遇,但《孔雀东南飞》更侧重悲剧 C.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 D.仅关注个人爱情纠葛,与乐府诗“讽喻时政”的核心功能无关联 6.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手”“劳劳”通过动作细节,传递二人离别时的不舍与悲痛 B.简洁的动作描写中蕴含深厚情感,体现“以形传神”的表达效果 C.仅描写离别场景,未推动情节发展,对主题表达无实质作用 D.为后文二人的思念与殉情做铺垫,使情感脉络连贯自然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孔雀东南飞(节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