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身体上的长度》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综合实践 课题 《身体上的长度》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要求:结合“买衣服量尺寸”等生活实际情境,经历测量身体部位长度的完整过程,能选择合适的工具(米尺、软尺等)测量身高、肩宽、腰围等部位,发展量感与实践应用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服饰定制、健康评估等)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长度测量的实践应用内容,是对“厘米、米”测量方法的综合运用。以“买衣服需要量身高、肩宽、腰围”的生活需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身体部位(身高、肩宽、腰围、头围等)进行测量与记录,巩固长度测量的技能,感受数学与生活(服饰制作、健康监测等)的紧密联系,为后续更复杂的“综合实践测量”(如测量物体周长、定制物品尺寸)奠定基础。教材在编排上遵循“生活需求驱动→实践测量探究→数据记录应用”的路径:先以“买衣服要量身体尺寸”的生活场景,激发测量需求;再引导学生确定“想测量的身体部位”,选择工具并开展测量;最后通过“记录测量结果”,将测量技能转化为生活应用能力,体现从“生活问题”到“数学实践”再到“生活应用”的认知闭环。 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掌握用直尺、米尺测量直线型物体长度的方法,但对“曲线型身体部位(如腰围)的测量工具选择(软尺)”及“不同部位测量的规范性(如身高测量时尺子垂直、肩宽测量时对齐肩端点)”缺乏实践经验。二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测量自身身体部位”的实践活动兴趣浓厚,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能参与“选择部位、使用工具测量”的活动,但“根据部位特点选择工具(如软尺测腰围)”“规范操作确保测量准确(如身高测量时保持直立、尺子贴紧身体)”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具备初步的记录与交流能力,能分享测量结果,但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意识需培养。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测量身高、肩宽、腰围等身体部位,增强对“厘米”“米”实际长度的感知,发展对身体长度的敏锐量感。2.能根据身体部位的特点(直线型/曲线型),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米尺、软尺),规范完成测量并准确记录结果,提升动手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3.体会“测量身体长度”在“买衣服、定制校服、健康监测”等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能整理测量结果,简单对比自身与同学的身体尺寸差异,初步培养数据分析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测量身体不同部位(身高、肩宽、腰围等)长度的方法,规范测量并准确记录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身体部位的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确保测量过程的规范性与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下面哪几种量法是正确的?在□里画“√”。2.填一填。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邀请大家当“生活小侦探”,破解衣服的“秘密密码”!我们先猜个小谜语热热身。课件出示:两件小口袋,天天随身带,要是少一个,就把人笑坏。(打一物)师:猜猜这是什么?师:答对啦!那小侦探们想想,裁缝阿姨要做出合身的衣服,得掌握什么“密码”?课件出示:师:大家都是厉害的小侦探!生活中买衣服、做衣服,都得知道身体部位的长度。今天,咱们就当“小小测量员”,探索身体部位的长度,还要动手量一量自己的身体部位。板书课题:身体上的长度 学生们兴致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