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1047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2463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
  • cover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诗意美景”书签制作环节,请根据不同内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日 暮 藏 深 趣 崔颢远望故土,“① ?② ”暮霭沉沉,情深切切。(《黄鹤楼》) “③ ,④ 。”陶渊明抒发心志,人间忽晚,飞鸟归林。(《饮酒(其五)》) 晏殊的一句“⑤ ”巧借落日,寄予深思。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舟 楫 伴 情 思 李白吟诵“⑥ ,万里送行舟。”言尽情长,漂泊思乡。 (《渡荆门送别》) 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抒发“⑦ ,风休住,⑧ ”的心志,豪情万丈,斗志昂扬。 欧阳修泛轻舟飘荡于西湖湖面上,“⑨ ,⑩ ”绿水盈盈,惬意悠闲。(《采桑子》) 二、诗歌鉴赏 2.“诗韵悠长”诗歌鉴赏环节,请根据提示补全点评内容。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点评: 颈联写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毫不气馁,那是一种 的豪情;尾联则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 的决心。 三、文言文阅读 中国文明的灵魂其实就是士大夫文化,他们怀抱理想,治国安民,用多种途径践行正己修身的文化理想和兼济天下的经世情怀。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字字有深意。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委而去之 委: (2)行拂乱其所为 拂: 4.句句有乾坤。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士人精神,源远流长。甲、乙两文都体现出孟子的士大夫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深意。 王曰:“吾惛①,不能进②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王欲行之,则盍③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④庠序⑤之教,申⑥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有删减) 【注释】①惛:糊涂。②进:前进。③盍(hé):何不。④谨:重视,谨慎对待。⑤庠序:古代学校的名称。⑥申:反复教导。 6.请结合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不敏 关联教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发布,公布;②颁发,赏赐;③通“斑”,头发花白。 (2) 7.小文将选文中最喜欢的两句摘抄到文化手册“士人精神”中,请你结合选文的教育意义,仿照示例,为第二句做补充批注。 摘抄:“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批注:“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孟子强调要物质富民,可以看出“士大夫精神”的利民理念,关怀普通百姓,为之奋斗一生。 摘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批注: 四、基础知识综合 自媒体短视频作为新的社会yú论场,因其个性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