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1084

黑龙江省新时代高中教育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巩固卷(一)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2134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巩固,图片,试题,语文,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试卷(一) 7.D【解析】“强化了监狱清冷阴森的氛围“错误。 1.C【解析】“是当代年轻人感受长征的最好做 原文为“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 法”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有青年人用直播的形式 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 去感受长征路,并无判定该形式是否是最好的。 子灯火通明”,“尽管”一词表明不是环境强化了 2.B【解析】“《伟大的转折》聚焦红军长征那段关 清冷阴森的氛围,阴森、压抑是聂赫留朵夫心理所 键时间“曲解文意。依据原文“作品描写的是红 产生的作用。 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 8.①英国人来监狱采访,为聂赫留朵夫进入监狱提 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可知,应为“红军长征最 供了机会。 关键的一段时间”。 ②英国人对于监狱的采访,有助于作者展开对俄 3.D【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 国监狱的介绍和揭露,这一部分内容丰富和深化 的时代意义。 了文章的主题。 D项陈述的是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 ③通过英国人采访的形式从侧面来表现监狱情 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的事实,并未提及长 况,避免了直接描写监狱,显得巧妙。 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 9.①聂赫留朵夫被玛丝洛娃拒绝后经历了从失望、 料二观点。 困惑,到羞愧、不舍,再到释然、失落的复杂的心理 4.①材料二首先强调了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并提 变化 出长征精神具有多重新的时代意义。 ②这些心理既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和精神面貌,又 ②然后具体阐述了长征精神给当代的启示中国 真实地展现了心理发展的真实逻辑。 共产党人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保持精神自信和 ③作者除采用直接的心理分析、内心独白外,还通 文化自信,要勇敢面对艰难困苦,敢于接受挑战, 过神态、动作、语言等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0.BCF ③最后总结要发扬长征精神以指导我们实现中华 【解析】句意自己成了俘虏去吴国服贱役,返国 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后抛弃龟甲、彰明法度、亲近百姓以报复吴国,结 5.①可以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 果吴王夫差被擒获了。 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经历。 “身臣人宦于吴“是状语后置句,“于吴“做“入 ②要积极主动地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 宦“的后置状语,其后B处应断开,“反国弃龟” 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 句意相对独立,其后C处应断开,“明法亲民”是 的思想得到升华。 “报吴“的具体方法,“以”表目的关系,之间不应 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 断开,“则夫差为擒”是“报吴“的结果,故“报吴” 结合,坚定信念,不断奋进,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后F处应断开。 6.C【解析】“她已经移情别恋,不再爱聂赫留朵夫 11.C【解析】“财匮而民望”中的“民望”意为“百 了“错误。结合后文“聂赫留朵夫 心里明白 姓怨恨”,“众望所归”的“众望”意为“群众的期 过来,在他刚才对她的决定的原因所做的两种推 望”。二者意思不同 测当中,第二种才是正确的她爱他,认为同他结 12.D【解析】“不谋而合”错误。材料二中的“千 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 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为了说明“为之于未有,治 儿走掉,就会使得他自由”可知,玛丝洛娃仍爱聂 之于未乱”的观点,《劝说》中的“故不积跬步,无 赫留朵夫,她的拒绝,是希望聂赫留朵夫“自由“。 以至千里“是为了说明持之以恒的道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页(共6页)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 高二语文试卷(一) 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