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1483

黑龙江省绥化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420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黑龙江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联考
  • cover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尔克斯研究中有几个核心论题,诸如《百年孤独》的创作历程、魔幻现实主义的定义、加勒比文化和神话化写作的关系、新闻和文学的关系等等,涉及创作意识、创作特性、写实和虚构等文学议题,格外引起关注,也是早期访谈的主要内容。其中谈论得最多的还是《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 《花花公子》的导语给魔幻现实主义下了一个精确的定义:“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将幻想和现实融合为一个独特‘新天地’的讲故事形式。”马尔克斯提出了“准现实”的概念,认为拉丁美洲人的预兆、疗法、迷信是自然现实的组成部分,应该与其他的组成成分等量齐观。《花花公子》记者问道,拉美世界到底是哪一点促使作家从这种现实和超现实的奇异混合来进行创作的?马尔克斯从民俗学的角度作答,用加勒比地区混合文化的开放性为其创作辩护,不仅承认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而且认为这是他“政治成熟”的标志。他把创作承诺从现实扩大到“准现实”而毫无违和感,于是汤锅会自己从桌上移动并摔下来,神父喝了巧克力汁会腾空而起,死者的鲜血会像长了眼睛一样曲曲折折地流向母亲的厨房,这种让人惊异的写法像是一种公开的冲撞和冒险,竟使得现代主义实验也像纸糊的帽子一样显得孱弱了。魔幻现实主义从此风行起来,成为20世纪后半期唯一成规模的跨国文学流派。 然而,作家并不总是赞成以这个标签来解释他的创作。他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契合于某种理论和历史的现实。”他希望读者和批评家更多地看到他作品中“那种纪实的、历史的、地理的根基”。也就是说,在其神话化写作的重负之下,看到一个从事“驱魔”的意识形态分析师。这种表述是并不矛盾的。可以说,在阿根廷作家努力写得像欧洲作家那样时尚的时候,马尔克斯对种族无意识的表达投以关注。他以自身的方式思考拉美的社会、文化和历史。 (摘编自许志强《关于〈马尔克斯访谈录〉》) 材料二: 《百年孤独》的马孔多小镇中,代表全镇人的老布恩蒂亚对马孔多刚刚到任的莫斯科特镇长所代表的西方政治制度和体制进行了驳斥,尽管西方近代文明中的科学理性精神已经被当时的老布恩蒂亚所接受,但是其却将近代的政治制度彻底地拒绝了。在马孔多意识和西方科学理性精神的矛盾发展中,诞生了老布恩蒂亚这样一个畸形儿,其属于受到西方近代科技理性精神影响的拉美地区的一个先驱。 首先,他没有接受过任何近代的关于科学理性精神的系统训练,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自己的幻想中融入到了所见到的一部分新东西,然后以此为基础将自己的科学理性观念构建出来;其次,其采用了神圣化和神秘化的方式对科学技术进行了处理,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如同上帝一样将一切的现实改变掉;最后,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立足于自身的直觉对事物进行判断,而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改造社会属于系统工程。老布恩蒂亚希望能够单纯地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马孔多小镇的生活,但是其他的很多方面还是坚持对传统的固守。作者在《百年孤独》这部作品中发出了深深的感慨,其属于马尔克斯通过解构式的方式对西方文化进行的第一层批判。 在西方社会环境中,近代理性精神属于一种最为基本的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