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东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的服装无疑是文明的象征。古希腊时代炫耀肌肉与躯体力量的传统不再继续,服装遮蔽了躯体的原始形象,成为躯体形象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换句话说,服装将天然的躯体改造成为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化产品。 服装暗示了社会管理机构对于躯体的一个基本观念:不论是排斥抑或投合,社会成员的躯体之间很可能出现强烈的关系。为维护必要的社会秩序,这种强烈关系导致的社会后果必须被限制在特定范围之内,于是社会管理机构将种种中介环节插入社会成员的躯体间隙,设置了不计其数的缓冲物。这是文明的代价。从躯体的生产、维持至其消亡,文明接管了整个过程。一个生命的呱呱坠地,仅仅是伟大的自然体系完成的一个极为细小的代谢程序;对于文明体系说来,这是一个重大事件。众多的社会机构将围绕着这具躯体的诞生开始烦琐的操作:从出生证明、姓名、户籍到教育、政治面貌、婚姻家庭,一个躯体所获得的档案文本淹没了躯体的自然本能,躯体之中所有的肌肉搏动、神经亢奋等都将按照文明的规范重新排列、整理、编码,取得一个社会认可的表述形式。 在通常的视域之中,血肉之躯隐匿了;我仅仅读到了躯体的符号。许多时候,躯体不必亲临现场,种种符号体系代替躯体行使权力。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躯体与姓名的关系。我的躯体现在正栖居于斗室之中,而我的姓名却四处游历,在履历表、出国申请报告、驾驶证、户口簿等中取代了真实躯体的到场。姓名是一个人声誉、地位、威望、权势、身份的附载体,是个人种种社会关系集聚的轴心,它所承担的信息量远大于主人的真实躯体。 躯体的管理同时还是躯体的文化再生产,一切都通过不同的符号体系有条不紊地进行。文身、化妆、服饰、风俗、卫生习惯、进餐仪式、举手投足的礼节、婚葬的规则,无一不是在持续地生产一个新的文化躯体。这个漫长的过程是一种巨大而无情的历史改造,野性的、天然的躯体终于在符号所编织的图案之中一步步呆滞、僵硬,仪态万方而又中规中矩:文明删削和矫正了躯体的活力,而后赋予一个得到认可的形式。 而且,人类的躯体已经陷入机器的重重围困,这是人类的理性为自己躯体设下的圈套。理性始终不渝地和躯体的本能、亢奋、放纵和软弱搏斗;如果金属材料取代了血肉之躯,机器的精确、可靠、坚硬和一致也将成为人类躯体的品性,这如同理性的终极理想。当然,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而机器对于躯体的分割、包围、孤立,是一个难以察觉的阴谋。机器将人的躯体从自然的奴役之中解放出来,种种躯体的劳累被机器殷勤地替代了:汽车解除了脚板与地面的摩擦,电梯解除了向上攀登的辛苦,洗衣机和微波炉免去了许多令人烦恼的家务,空调为躯体制造出宜人的温度,种种的机床、吊车代替了不计其数的手工作业和体力劳动……而机器人的上场将最终让人类避免一切危险和费力的工作。可当人们手持遥控器得意洋洋地四处巡视的时候,又有谁能够警觉机器对躯体的央击? (摘编自南帆《躯体的囚笼》,有改动) 材料二: 身体成为资本形式有其宏观和微观的原因。从宏观角度来看,身体商品化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经济趋势,身体资源变成了一种身体资本。鲍德里亚提出当今社会是消费社会,认为在经历了千年的宗教传统约束后,身体在广告、时尚和大众文化中完全出场,被套上的卫生保健学、营养学、医疗学的光环,人们对青春、美貌、阳刚 /阴柔之气的追求,以及附带的护理、饮食制度、健身实践等,使身体成了这个消费社会中“最美的消费品”。物质文明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肌肉力量被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供的能量取代,人类身体属性从生产性的身体向消费性的身体转变,身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