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8482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21673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吉林省,答案,图片,试卷,语文,月月
  • cover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今,审美已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审美完全生活化了。但是,就当前而言,所谓“日常 生活的审美化”又并非简单地向传统生活回归,而是螺旋式的在更高级层面的泛审美化。一方 面,传统的民间文学已不在口头流传,而是演变为动漫、景观、导游词、网络小说等,成为随处可 9 见的文化特号;另一方面,电脑、手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人们在不同的朋友圈中围绕一幅画面、 一段个体经历、一条趣闻、一个人物等发表言论,宣泄情绪,文学性的审美活动其实也随之展开。 表面上,手机、电脑隔断了面对面的沟通,却激发了所有人参与表达和抒发的热情,原本处于独 白的、私密的个体言说纷纷进入公共领域。而生活节奏的急促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人们迫切需 要放松心情,广场舞、结伴出游、聚餐会饮十分流行。凡是人多的活动场所,就有民间文学的传播。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轴心是“传统”,“传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催化剂;传统与现代生活 爱 相交集,往往会摩擦出文学的火花。壁如,端午作为节日传统,一直伴随诸多口头叙事,这些口 头行为本身及其来源都没有溢出日常生活。而我们将屈原传说纳入日常生活的范畴来考察,则 满足了植根于思想、情感延续的欲望,是对日常生活体验的想象化的诉求。因此,在具体的生活 情境中把握住民间文学的本质,将民间文学的演述过程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才能真正理 解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民间文学作为特定区城口头传统的展示,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其 的 生命力的释放必然要与当地生产生活保持一致的步骤,与现实之间形成互文性关系。口头传统 一旦进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实现了与现实社会的接轨,便获得了超越叙事文学文本的审美 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力量。 民间文学之所以具有永恒的审美魅力,在于它的“元文本”,即生活文本。从本质上说,民间 文学的美感就是生活的美感,都是通过身心来体悟美、享受美;民间文学表达的是最基本的认 知、情感、智慧和态度,属于人类共享的和普遍的精神需求。 (摘编自强华《民间文学的“日常生活”与“审美”》) 材料二: C1 从历史发展来看,民间文学的指向对象从未发生变化,它充分地指向生活。从其特性上来 看,民间文学首先是一门口头的艺术,在表现上追求口头创造与口头传播,不关注作者是谁,因 一高三语文一第1页一共8页一 C出卷网 3亿人都在用的扫推ApP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