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8696

北京市通州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32757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市,试卷,答案,图片,语文,通州区
  • cover
通州区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2025年11月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AI写诗与人类写诗,孰优孰劣?对于这个问题,DeepSeek是这样回答的:AI写诗与人类诗 人的创作在多个雏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两者各有优劣。AI的优势在于数据驱动,通过学习海 量诗歌文本,能快速模仿不同风格,甚至进行融合跨时代和跨文化的表达,并能生成反常规的词 语组合,打破语法惯例,带来意外的新鲜感,几分钟内生成数百首诗歌的速度将远超人类速度。 而“高质量的人类创作”的优势在于有着明确的情感动机和精准的语言控制力,其情感“在场”性、 对文化背景的深切把握是无法经历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的AI不能比拟的。 诗歌,是语言的舞蹈,也是情感的炼金术,考验的是诗人的想象力、意境、思想深度和文字表 达,承载着文明的集体记忆与个体党醒一“玫瑰是红的,紫罗兰是蓝的,糖是甜的,你也是”,辛 波丝卡的诗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喜悦,打通了私人化表达的空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却用 它寻找光明”,顾城的诗不仅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最优秀的 诗歌能带来个体降间的震颤,无论是爱、孤独、绝望、狂喜,都提炼成跨越时空的普遍经验。而目 前的AI诗作,即使乍一看像模像样,但都只是人类规则下文字的游戏。 随着AI不断进化,我们也许会看到,很多诗人都将败给AI,因为AI有着比一殷人强大得多 的数据库和算力。但这两者,也永远无法涵盖有创造力的诗人包括艺术家的“下一个”作品。而 所谓“下一个”作品,就是人类还没有写出来的“杰作”。只有等你下一个”作品出现之后,才会进入 AI数据库和算力。换句话说,看似新颗的AI诗歌,本质只是语料的重新排列,永远无法追问“为 何写诗”,其创作永远在人类设定的框架内,也无法主动打破规则。这就是AI可以打败大多数平 庸者,却无法打败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原因。 那么,在何种情境下“创作”可以由AI替代完成呢?似乎是无所谓“表情达意”却“不得不写” 的时刻,或为修辞,或为炫技,又或许只因一个急迫的任务,AI作家在此大显身手。 当然,作为技巧型工具,AI“作”出来的诗有其价值。它可以用于初学者的语言训练,帮助创 作者在字句意象上进行“推敲”。不过修辞只是锦上添花,真正传世的诗篇必然“情动于中”。 (取材于张旋、李超宇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写诗的人”与“诗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好比“写毛笔字的人”与“书法家”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一样。 AI对“写诗的人”的冲击显而易见。A】写诗本质上是计算机基于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语义逻 辑对文字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这一点跟“写诗的人”的创作逻辑类似。不管“写诗的人”多么勤奋、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