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9234

10.1《兰亭集序》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559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0.1,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1《兰亭集序》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兰亭集序》开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几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时间(永和九年暮春)、地点(会稽山阴兰亭)、事件(修禊)开篇,要素完整,条理清晰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凸显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与文化氛围,为后文“畅叙幽情”铺垫 C.仅客观陈述集会背景,未融入情感,无法体现王羲之对此次集会的重视 D.“修禊事也”点明集会的传统礼仪属性,体现魏晋文人对传统文化的承袭 2.下列对《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仅从视觉角度描写景物,如“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描写单一,缺乏层次感 B.“映带左右”写出景物间的关联,“流觞曲水”则将自然景物与文人活动结合,情景交融 C.语言华丽雕琢,多用四字短语,违背王羲之“自然质朴”的书法与文学风格 D.描写景物仅为展现兰亭环境优美,与后文“生命思考”无逻辑关联 3.下列对《兰亭集序》“乐与悲”情感脉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群贤毕至”“畅叙幽情”,传递集会的快乐,为“乐”的情感基调 B.中间“欣之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进一步强化“乐”的情感,体现对当下的珍视 C.后文“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死生亦大矣”,由“乐”转“悲”,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D.“乐”与“悲”情感割裂,无过渡衔接,导致文章情感脉络混乱 4.下列对《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生死观,认为其不符合客观事实 B.“虚诞”“妄作”二词态度鲜明,体现王羲之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C.仅表达对庄子思想的否定,未传递个人对生死的看法,观点片面 D.为后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感慨做铺垫,强化生命思考的深度 5.下列对《兰亭集序》语言风格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口语化明显,如“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贴近日常对话,随意自然 B.骈散结合,四字短语与长短句交错,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兼具韵律美与灵活性 C.晦涩难懂,多用生僻典故,如“彭殇”“流觞”,需深厚文化积累才能理解 D.情感直白,频繁使用“吾悲”“吾乐”等语句,直接抒发内心感受 6.下列对《兰亭集序》与“魏晋风度”关联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集会形式,体现魏晋文人“雅集畅叙”的生活风尚 B.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欣赏,体现魏晋文人“自然审美”的价值追求 C.对生死的思考,体现魏晋文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叛逆精神,与“魏晋风度”无关 D.王羲之的书法与文章结合,体现魏晋文人“艺术与生活交融”的风度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