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1098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导学课件(8份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11-1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0428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选择性,人教,生物学,高中,8份
    (课件网) 一、食物链(网)的构建方法 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食物链(网) (1)分析依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 (2)上图中食物链:乙→丙→甲。 2.依据提供的食物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信息: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依据捕食关系由低营养级→高营养级直接绘图,可得到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3.依据同化量的多少构建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且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值大者为被捕食者,少者为捕食者。若两种生物的能量值相差不大,不足以构成10%~20%的比例关系,则两者很可能属于同一营养级。 上表中食物链为B→D→A→C。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有机物) 15.9 870.7 1.9 141.0 (1) (2) (3) [对点突破] 1.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三个动物种群一年中不同月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动物参与构成的食物链中,甲至少为第四营养级 B.AC段丙的种群数量下降一定是食物短缺造成的 C.A点是丙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 D.一定自然区域内,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A A 分析题图可知,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乙先于丙,丙又先于甲,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乙→丙→甲,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所以甲至少为第四营养级,A正确;甲的增多对丙产生的捕食压力也是AC段丙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B错误;B点是环境所能维持的丙种群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C错误;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甲、乙、丙三个种群中缺少生产者和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 2.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等生物,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表所示(单位:kJ·km-2·a-1)。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 C 生物种类 草 兔 狐 狼 所含能量 9.9×109 1.5×109 0.9×108 0.7×108 C 由表中数据可知,草与兔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2%,因此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即兔吃草;狐、狼与兔之间的能量相差一个数量级,它们与兔之间也存在捕食关系;狐与狼的能量相差不大,并且两者的能量之和约是兔所含能量的10.7%,可判定狼和狐都以兔为食,且二者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C符合题意。 3.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的同化量如表所示。该湖泊中除分解者外,只有甲、乙、丙、丁4个种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丙是生产者 D.因食物引起的种间竞争关系,可能涉及甲、丁两个种群 D 生物种群 甲 乙 丙 丁 同化量/(kJ· km-2·a-1) 1.1×108 2×109 2.1×107 9.9×107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了某池塘中的5种不同生物,对其食物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1)画出该池塘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2)根据食物网可知,水蚤和泥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 (3)池塘中_____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调查生物 消化道内食物 泥鳅 水蚤 小球藻 乌鱼 √ 河蚌 √ 泥鳅 √ √ 水蚤 √ 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获能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