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6829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化学实验 课件(30-32讲)

日期:2025-11-1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77197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化学实验
    (课件网) 第十章 化学实验 第三十二讲 化学综合实验 无机物质的制备 途径①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都有污染性气体(NO、SO2)生成,同时还要多消耗原料,不符合绿色化学中的原子充分利用与转化原则,而途径②无污染性气体生成,因此能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有机物制备实验题 直形冷凝管 77 水浴加热 除去乙酸,溶解乙醇,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加入无水氯化钙 解析 探究、验证物质性质 Na2O2氧化NO2 干燥NO2气体 2NO2+Na2O2===2NaNO3  防止NaOH溶液倒吸 解析 定量实验 烧杯、漏斗、玻璃棒(可任选 两种作答) 50%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还原性、氧化性 避免溶质损失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BD A 解析 实验方案的评价与改进 C 解析 解析 N2(或CO2、稀有气体) NO+2HNO3(浓) ===3NO2+H2O Cu(NO3)2 > 加入少量NaNO2(或HNO2),立即产生气泡 解析 C 解析 B 球形 无油珠说明不溶于水的甲苯已经被完全氧化  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 避免在用盐酸酸化时,产生氯气 MnO2 苯甲酸升华而损失 86.0% C 重结晶 解析 溶液紫色变 不正确 H2S Fe2S3+4HCl===2FeCl2+ S↓+2H2S↑ 无水乙醇 不含有 ⅱ中未产生S,说明生成黑色固体时未有化合价变化,无法产生Fe2+,故无法产生FeS 解析 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 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完全 AgNO3溶液 坩埚 偏低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偏高 否 解析 解析 解析 解析 A 解析 C 解析 分液漏斗和锥形瓶 刚好没过MnO2固体 试管内的H2O2溶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与MnO2分离  液面上升 打开弹簧夹K2 ab ① 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 锥形瓶 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 水,一段时间后水难以滴入,则气密性良好 水浴加热 加快反应速率 4.0 6.0 2 量筒中收集到无 色气体,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2HNO2===NO↑+NO2↑+H2O 解析 AD 0.550 0 418(T1-T0) > -20.9(b-a)kJ/mol或-41.8(c-a)kJ/mol 抑制Fe3+水解 Fe+2H+===Fe2++H2↑ 将一定量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Fe2(SO4)3=== CuSO4+2FeSO4的焓变ΔH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CuSO4 ===Cu+FeSO4的焓变ΔH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e+Fe2(SO4)3 ===3FeSO4的焓变为ΔH1+ΔH2 燃料燃烧(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等) 解析 Mg、Zn 产生蓝色沉淀 2Fe3++Fe===3Fe2+、Fe+2H+===Fe2++H2↑ 向pH为3~4的稀盐酸中加铁粉,一段时间后取出少量溶液, 滴加K3[Fe(CN)6]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 加入几滴KSCN溶液,待溶液红色消失后,停止加入盐酸 加入镁粉后产生大量气泡,使镁粉不容易被Fe(OH)3沉淀包裹 解析(课件网) 第十章 化学实验 第三十一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气体制备 物质的分离、提纯 C 解析 B C、F A D H、A F H、A B 解析 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NaOH溶液 D 解析 C A 物质的检验 除去 除尽 × × √ × × √ × × √ × × √ × A 解析 B B 解析 有关气体制备的装置 有气泡冒出 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C B 解析 C 解析 物质分离提纯的装置、操作的分析 解析 B B 解析 B 解析 结晶法(利用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 B 解析 物质的检验 B 解析 C 解析 气体制备 C 解析 分液漏斗 A 将装置中的HBr全部排出到干燥管中,使其被试剂Y完全吸收,避免 污染环境 能;浓硫酸代替浓磷酸,生成SO2和Br2,SO2不与铁反应,Br2和铁反 应生成FeBr3,FeBr3在高温下又分解为FeBr2和Br2 A 解析 B 解析 B 解析 × × √ × × × √ √ √ × 解析 √ √ × × × √ × × √ × 解析 C 解析 C 解析 C 解析 C 解析 饱和溶液 降温、加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