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十四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題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进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甘肃“定西马铃薯”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富含淀粉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是含有C、H、O、N等元素的一类多糖 B. 淀粉水解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立刻呈现砖红色 C. 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可以被人体吸收 D. 食用过多淀粉类食物可使人体脂肪含量增加 2. 运用某些化学试剂可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物质或相关代谢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蔗糖溶液与淀粉酶混合后温水浴,加入斐林试剂可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 淡蓝色的双缩脲试剂可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通过吸附作用显示紫色 C. 苏丹III染液可与花生子叶中的脂肪结合,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橘黄色 D. 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与酒精或葡萄糖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3. 佝偻病伴发的手足抽搐症状与人体内某种元素缺乏有关。该元素还可以( ) A. 参与构成叶绿素 B. 用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辅助血红蛋白携氧 D. 参与构成甲状腺激素 4. 某同学利用幼嫩的黑藻叶片完成“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后,继续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叶肉细胞处于失活状态 B. ①与②的分离,与①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 与图甲相比,图乙细胞吸水能力更强 D. 与图甲相比,图乙细胞体积明显变小 5. 科研工作者以烟草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聚乙二醇(PEG)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高浓度PEG使细胞活力显著下降 B. 随着PEG浓度增加,eATP和iATP总量持续增加 C. iATP相对水平越高,说明细胞膜的通透性越小 D. 在PEG胁迫下,eATP相对水平与iATP相对水平呈负相关 6. 被噬菌体侵染时,某细菌以一特定RNA片段为重复单元,逆转录成串联重复DNA,再指导合成含多个串联重复肽段的蛋白Neo,如图所示。该蛋白能抑制细菌生长,从而阻止噬菌体利用细胞资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会将核酸注入细菌内 B. 蛋白Neo在细菌的核糖体中合成 C. 串联重复的双链DNA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指导蛋白Neo合成 D. 串联重复DNA中单个重复单元转录产生的mRNA无终止密码子 7. 黑暗条件下,叶绿体内膜的载体蛋白NTT顺浓度梯度运输ATP、ADP和Pi的过程示意图如下。其他条件均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ADP和Pi通过NTT时,无需与NTT结合 B. NTT转运ATP、ADP和Pi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 图中进入叶绿体基质的ATP均由线粒体产生 D. 光照充足,NTT运出ADP的数量会减少甚至停止 8.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高中学生常做的实验。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 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 变化。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实验 结果的是( ) A. B. C. D. 9. 下图是植物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不同部位产生ATP的量不同。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部位1 部位2 部位3 部位4 A 大量 少量 少量 无 B 大量 大量 少量 无 C 少量 大量 无 少量 D 少量 无 大量 大量 A B. B C. C D. D 10. 为探究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有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主要步骤如表。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步骤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 加入2mL淀粉溶液 加入2mL淀粉溶液 加入2mL蔗糖溶液 ② 加入2mL淀粉酶溶液 加入2mL蒸馏水 ? ③ 60℃水浴加热,然后各加入2mL斐林试剂,再60℃水浴加热 A. 丙组步骤②应加入2mL蔗糖酶溶液 B. 两次水浴加热的主要目的都是提高酶活性 C. 根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