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南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类试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类试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73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第一个,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 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 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之所以 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 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 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 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一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第二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如果以为认识 可以停频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 的错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我这里不来说经验只是所谓 内省体验的那种唯心的经验论),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 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 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 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了更不可靠了的认识,相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实践 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正如列宁所说乃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庸俗的事务主 义家不是这样,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 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材料二: 面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知行观开展的不同路向,毛泽东做出了明确的选择,这就是承继和接续王夫之、 魏源、陈天华、孙中山的知行观脉络,沿着认识论路向阐发“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他主张把认识和实践 的关系理解为“知和行的关系”,正是就这一关系的认识论意义而言的,而不是就这一关系的伦理学意义来说的。 20世纪50年代初,冯友兰曾以中国哲学史为坐标系,将《实践论》的知行观与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王夫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出卷网创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