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0527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501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登快阁》中“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痴儿”自喻,反用《晋书》典故,暗含对一味追求官场功利者的委婉嘲讽 B.此处“公家事”并非日常琐碎公务,而是指为朝廷征收增配官盐这类棘手的赋税任务 C.“了却”二字传递出诗人完成繁重公务后的如释重负,为后文登阁赏景做情感铺垫 D.该句直接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后文“万里归船”的归隐之思形成鲜明呼应 2.下列关于《登快阁》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化用李白、柳宗元诗句意境,体现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诗歌创作特色 B.从视觉角度写景,“落木”“千山”是近景,“天”“澄江”“月”是远景,层次清晰 C.“远大”“分明”二词既状景物之态,又暗合诗人心境的开阔与品格的高洁 D.以景语传情语,通过秋景的雄浑澄澈,寄托诗人了却公务后的旷达情怀 3.下列对《登快阁》颈联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朱弦已为佳人绝”化用《吕氏春秋》典故,“佳人”特指已逝的知己李询 B.“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以“横”字生动刻画诗人借酒遣怀的洒脱之态 C.两句形成对比,前者写知音难觅的悲凉,后者写美酒相伴的欢愉,情感转折突兀 D.以“朱弦”“美酒”等意象,直接表达对仕途失意的愤懑与对权贵的蔑视 4.下列对《登快阁》整体情感脉络的梳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厌倦公务→轻松登阁→赏景抒怀→感慨知音→决意归隐 B.忧心国事→登高遣愁→触景生情→借酒消愁→暂忘烦忧 C.完成使命→急于退隐→欣赏秋景→慨叹孤独→寻求慰藉 D.不满现实→逃避官场→寄情山水→怀念友人→坚守气节 5.下列关于黄庭坚及《登快阁》的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黄庭坚是北宋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同为“宋四家”之一 B.本诗作于元丰五年,当时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而心境难平 C.江西诗派主张“无一字无来处”,《登快阁》中多处用典便是这一主张的实践 D.作为七律,本诗平仄工整、对仗严谨,颔联与颈联尤其体现律诗的格律特征 6.下列对《登快阁》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弄长笛”营造出闲适悠远的意境,暗含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B.“白鸥盟”运用典故,表达诗人与自然相融、坚守高洁的人生追求 C.尾联收束全篇,将前文的观景抒情转化为明确的人生抉择,情感坚定 D.该句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意境相近,都体现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深秋,黄庭坚在吉州太和县令任上,完成一项棘手的“公家事”后,登临县城东侧的快阁,写下这首传世七律《登快阁》。此时的北宋政坛,王安石二次罢相后新法弊端尽显,国家财政困窘,朝廷下令各地增销官盐配额以填补亏空。官盐质次价高,却强令百姓购足定额,江西地区更是在淮盐之外加派广盐,百姓苦不堪言。 作为地方官,黄庭坚的核心职责便是督办这笔盐税。他目睹山区百姓“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的惨状,内心备受煎熬。这位自幼聪颖、两次乡试第一的进士,虽秉持“尔俸尔禄,民膏民脂”的为官理念,却不得不执行朝廷政令。从三月到八月,他深入“苔衣草路无人迹”的深山配售官盐,既不忍苛责百姓,又需完成政务考核,身心俱疲。 此时的文坛也风波骤起,“乌台诗案”刚落幕不久,恩师苏轼被贬黄州,黄庭坚因与苏轼的师生情谊及诗文往来受到牵连,虽未获罪却深感仕途险恶、知音难觅。深秋傍晚,终于了却盐税征收要务的他,登快阁凭栏远眺,晚晴中的千山落木、澄江明月尽收眼底。官场的压抑、百姓的苦难、知音的远隔,都在这一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