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0856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2237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四,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教考衔接与题型探究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单元任务群 《家乡文化生活》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 这个任务群以实践活动为核心,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并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特点和核心任务 1.核心学习任务 该单元围绕主题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核心学习活动。 一是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学生可通过走访、访谈等方式,梳理家乡有代表性的人物、建筑、习俗等素材,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二是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从人际关系、文化古迹保护、生活方式等角度选取方向,探究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变化; 三是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在调查基础上,针对家乡文化生活的不足,撰写建议书等提出合理改进建议。 2.关键能力培养 此任务群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综合语文能力。 一方面,学生要掌握访谈、实地考察、文献查阅等调研方法,比如设计访谈提纲、准确记录访谈内容、规范整理调研材料; 另一方面,需学会撰写风物志、调查报告、建议书等文体,同时在分析家乡文化现象的过程中,提升对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观点阐释能力。 3.核心价值导向 1.任务群通过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拉近学生与家乡的情感距离,寻找情感归宿。 2.辩证看待家乡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元素,主动参与家乡文化传播与建设,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考查题型探究 1. 实践调研类:设计家乡文化(如民俗、建筑、方言)调研方案,或根据调研数据撰写报告、提出文化保护建议; 2. 文本表达类:写介绍家乡文化特色的短文、倡议书(如呼吁保护老手艺),或对家乡文化现象写评论; 3. 综合探究类:结合材料分析家乡文化变迁原因,或对比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并探究背后因素。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范文 范文一:聚焦传统节日习俗 ——— 家乡春节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1.调查基本信息 项目 内容 调查时间 2025 年 10月 21 日 - 10 月 28 日 调查地点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 XX 村 调查方式 实地观察、走访长辈、参与民俗活动 调查目的 梳理家乡春节传统习俗,记录其传承现状,分析现代生活对传统节日的影响 2.调查内容 节前筹备习俗:家乡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这天村民会祭灶,将关东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画像嘴上,寓意 “甜言蜜语报吉祥”,且传统上以男子祭灶为主。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开始扫尘,把房屋角落的灰尘彻底清扫,意为除旧迎新。除夕前,村民们会贴春联、剪窗花,家中女性则忙着准备年夜饭,鸡、鱼、汤圆是必备菜品,鱼象征 “年年有余”,汤圆代表 “团团圆圆”。 除夕核心习俗:除夕当天,上午村民们会在祖宗牌位前摆上酒菜举行祭祀仪式。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先放一挂鞭炮,再关门吃团圆饭。饭后,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会将准备好的压岁钱装进红包分给孩子。不少家庭会守岁到凌晨,期间会看春晚、聊家常,部分老人还会给晚辈讲过去的过年故事。 节后拜年习俗:正月初一早上,村民们会放鞭炮迎新年,家中备好果盒招待前来拜年的邻里。初二开始,村民们携带烟酒、糕点等礼品前往亲戚家拜年,主人家会准备丰盛饭菜招待。初五这天有 “破五” 习俗,村民会包饺子、放鞭炮,寓意破除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3.调查发现与反思: 家乡春节习俗保留较为完整,但也出现一些变化。比如部分年轻人因沉迷手机,参与祭灶、守岁等活动时不够投入;网购的春联逐渐取代手写春联,传统书法年味变淡。不过短视频的普及让家乡的春节习俗得以传播,不少村民拍摄拜年视频、民俗活动分享到网上,为传统习俗注入了新活力。建议村里可组织手写春联比赛、民俗故事分享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