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丰收了》作业单学生用版 蓉城丰收季,数学伴我行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来到成都天府农业博览园!在这金色的丰收季节,我们将化身“小小研学员”,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感受丰收的喜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请带上你的智慧,跟随智慧老人的指引,完成以下五项研学任务,开启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吧! (1)阿姨拿出了36头大蒜,平均分在6个展示篮里。 36 ÷ 6 = _____( ) 她又推来了一大车大蒜,足足有360头,也平均分到6个展示篮里。 360 ÷ 6 = _____( ) 我是这样想的:360是36个( ),36个( )÷6=6个( ),就是( ),所以360÷6=( )。 (2)一大筐有40包姬菇,3大筐一共有多少包? 40 × 3 = _____ ( ) 如果一共有120包姬菇,刚好装满了3大筐。 120 ÷ 3 = _____ ( ) 我是这样想的:可以想乘法算除法,因为40×3=120,所以120÷3=( )。 (1)80里面有20个4。( ) 理由: (2)从490中连续减去7,一共可以减70次。( ) 理由: (3)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先去掉被除数末尾的0,算出结果后再在商的末尾补上相同数量的0。( ) 理由: (4)计算240÷6时,可以想"24÷6=4",所以240÷6=4。( ) 理由: (1)思路梳理:要解决“每个果盘放几个”的问题,必须先算出来( )。 A. 每个礼篮放几个 B. 还剩多少个桃子 (2)列式解答: (1)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42 ÷ 7 = _____ 420 ÷ 7 = _____ 4200 ÷ 7 = _____ ①从上往下看,我发现:除数( ),被除数末尾多几个( ),商的末尾就( )几个( )。 ②从下往上看,我发现:除数( ),被除数末尾( )几个( ),商的末尾就( )几个( )。 (2)根据你的发现,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280 ÷ 4 = 70 56000÷8=7000 2800 ÷ 4 = _____ 5600÷8= _____ 28000 ÷ 4 = _____ 560÷8= _____ (1)数据估算:一个小组一天能采摘198个猕猴桃,如果每天都能保持这样的采摘速度,为期5天的研学结束后,大约能采摘多少个猕猴桃?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 (2)方案规划:把估算出的猕猴桃总数,用以下两种方案装盒。哪种方案装出的总盒数,能更接近“长者食堂”一天接待的130位老人数量?请通过计算说明你的理由。 方案A:每2个装一盒。 方案B:每5个装一盒。 教师版 一、整体设计思路 本作业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课时内容为核心,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以“成都天府农业博览园智慧研学之旅”为大情境,着力在过程呈现、题型设计、情境创设与思维层次上与 各题具体解析 (1)阿姨拿出了36头大蒜,平均分在6个展示篮里。 36 ÷ 6 = 6 (头) 她又推来了一大车大蒜,足足有360头,也平均分到6个展示篮里。 360 ÷ 6 = 60 (头) 我是这样想的:360是36个(十),36个(十)÷6=6个(十),就是( 60 ),所以360÷6=( 60 )。 (2)一大筐有40包姬菇,3大筐一共有多少包? 40 × 3 = 120 (包) 如果一共有120包姬菇,刚好装满了3大筐。 120 ÷ 3 = 40 (包) 我是这样想的:可以想乘法算除法,因为40×3=120,所以120÷3=( 40 )。 【互补性】 这一过程弥补了教材练习中重算法、缺乏算理形成过程训练的不足,将教学中常用的师生口头对话探究过程,转化为可书面评价的思维痕迹,为算理理解提供了可操作、可评估的有效载体。 (1)80里面有20个4。( ) 理由:求 80 里有几个 4,用除法计算,80÷4=20,所以 80 里面有 20 个 4,说法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2)从490中连续减去7,一共可以减70次。( ) 理由:求从 490 中连续减 7 能减几次,即求 490 里有几个 7,490÷7=70,所以一共可以减 70 次,说法正确。(言之有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