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2118

21《三黑和土地》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作业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13169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黑和土地,课件,教学设计,学习,作业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1、《三黑和土地》分层练习 新课标核心素养 1.人文素养: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语文素养: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 一、摘抄课文中喜欢的诗句。 ——— 二、阅读苏金伞的另一首诗:《最好的早晨》(也可以在线收听朗诵) 随着一轮巨大的红日, 跃出一个辉煌的早晨。 群山像刚从地下钻出, 又猛然耸入天外。 鲜丽得使人感到陌生, 梦幻般闪耀着千万种色彩。 河流挣脱冰雪,冲出峡谷, 在空阔的天地间奔泻; 泻进人们的血液, 泻进人们的心怀。 欢乐无羁[jī]的莽[mǎng]莽麦野, 到处追逐着绿色的晨风; 农民是这样认真耕作, 从汗珠里溢出笑容。 在太阳的记忆里, 这是最好的早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1、《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课题 21、三黑和土地 单元 四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学习 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能顺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 3.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重点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 难点 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和视频。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三黑和土地》,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朗读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3.作者简介: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等。 4.创作背景: 农民以前是没有土地的,只是给地主种地,被地主剥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了土地革命,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这首诗讲的就是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创设出一种氛围,把学生尽快的带入到学习中去,为学好课文张本蓄势。】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词。 3.多音字运用。 4.填一填。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省课上的时间,把时间分配到必要的教学环节中去。】 三、品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围绕下列问题把握文章内容: 1.这首诗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①生: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生:比喻: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犹如旱天的鹅对水的渴望一般,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珍惜和热爱。 ②生:(句1)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句2)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生:夸张:写出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3.教师:同桌合作读一读1—3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