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4306

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9154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学期,答案,试卷,语文,考试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上)期中考试 高三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解析】逻辑错误,应该是“巴蜀文化既具有盆地文明的封闭性与自足性”和“边缘文化的离心传统”两个原因。 2.C【解析】时态错误,原文是“这将创造出更为宽松和叛逆的外在语境” 3.D【解析】D选项指向了资源存在形态的独异性,除了有多样性还有复杂层级,呈现动态共存性。其他选项大多只有多样性。 4.材料一侧重从地理环境出发,剖析其对文化人格的影响,最终论证巴蜀文艺的独特性。 材料二侧重从海洋环境的特点要求出发,论述其所孕育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宇宙时空观。 (每点2分,共4分) 5.独特的文化人格体系 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现代科技的推动作用 宽松文化语境的助力 重铸文化主体性的引领 (每点1分,答满5点给6分) 6.B【解析】 过度解读。 7.D【解析】“村庄里的事物都不是固定的”强调的是与城市生活的机械、精准、刻板相对比的不固定,其实是一种自由。 8.村民的诉求的多样性反映了农村现实的复杂性。 山神的处置方案体现了农业社会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传统智慧; 对当下官员的议论,则暗含了对现代化进程中简单化行政方式的批评。 (每点2分,共6分) 9.内容上,“走过铁匠铺”概括文章内容,叙写农民秋收后走向铁匠铺修理农具的活动。 从结构上,文章围绕修补农具展开,“走过铁匠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主题上,暗示了城市化冲击下乡村生活方式的逐渐没落,表达了作者的伤感和反思。 (每点2分,共6分) 10.ADG 11.A 【解析】(A.错误。与鲍叔牙游:交往) 12.B【解析】“早为之所” 不是安排处所,而是强调对事物预先处置。 13. (1)等到(太宗)即位后,提拔(魏徵)担任谏议大夫,允许(他)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事务。(践祚1分,擢1分,便宜1分,句意1分,共4分) (2)我虽然不够英明,但有幸得到诸位多次劝谏匡正,希望(借此)使天下达到太平。(谏正 1 分,庶1 分,致1分,句意1分,共 4分) 14. 评价:作者认为改而事之,并不有损他们的仁义。 理由:君子不应为了一点食禄就去殉死。 因为两人奉高祖为唯一的君主,侍奉建成还是李世民都是在遵君命。 (每点1分,共3分) 15. B【解析】“还是旧日长度”错误,应是:对比旧日,树木宽度增加了。 16. ①漂泊羁旅的孤寂。“闲坊”“古驿”“空堂”,营造的冷清荒凉氛围,客衣写出漂泊之苦。 ②宦海浮沉、壮志难酬的感伤。“鲲鹏自化”喻指得志者飞黄腾达,“鹤仍归”喻指自己蹉跎官场的失意。 ③岁月不居的感叹。“竹增松长”引发作者感慨时光流逝,年华老去。 (每点2分,共6分) 17.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夜,短松冈。 暂听松风生意足,偶看溪月世情疏) (每空1分,共6分) 18.B(A借代、C暗喻、D比喻义) 19.D (重点强调“差异”,而不是强调“区分”的行为,排除AC;重点强调比喻义,排除B。) 20.B(左右是引申义) 21.事物-事务 带-戴 作妆饰-做装饰 (每改对一个字给1分) 22. 这本书很深:从距离远引申到思想的长远,意为(深奥) 我们的友谊很深:从距离的深引申到关系的厚重(深厚) 夜已经很深了:从距离的远引申到时间跨度大(时间长) 这种布的颜色很深:从距离的大引申到颜色的浓度大(浓重) (任意两个即可,句子1分,词义1分,解释1分,共6分) 23.【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贤才。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被立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身亡,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桓公举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凭借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会盟诸侯,匡正天下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