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7240

浙江省浙里特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34951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浙江省,联考,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 cover
2025学年第一学期浙里特色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通货膨胀本是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纸币发行量大于市场需要流通的数量,从而导致货币发 生贬值的一种经济现象。学者李安宅在《论语言的通货膨胀》中将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领域。他 指出,币制是交换财富的手段,语言是传达思想和情感的蝶介,如同币制与其背后财富不匹配而 生的通胀,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就是语言的通胀。 在互联网的社交活动中,语言的通胀是普遍现象,如人们在网上常用“哈哈哈哈哈哈…” 来表示高兴的情绪,用“哈哈”两个字来表达在程度上已经不够了。 语言通胀在语音上主要表现为谐音变异和拟音变异两类。在网络社交中,人们会使用“30” “栓Q”“三口”(与英文thank you谐音)来表达感谢之意,这些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日常生活 中常见意思的语言通胀现象,就是“谐音变异”。在网络社交中,会产生各种拟音现象,如“ ng的一下”,使用者无法用确切的词语来描述,而是通过使用不定式的拟音词来表达,这就是 “拟音变异”。 语言通胀在词汇的使用上,主要是以重复和夸张为表征的。首先是单个字词的堆彻。语言通 胀超越了原本语言抽象的表达方式,让语言文本变得可感。如难过时使用多个“鸣”字表达。词 语的堆砌让原本需要体会的情绪转化为视觉可感的内容。这种文本的“可感”为交流双方提供了 一种更为便捷的阅读与思维方式,成为接收者可以迅速把握意义的一种途径。其次是夸张的表 达。原本用于特定情境下的词汇在语言通胀的情况下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的交流语汇。比如在夸奖 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时,“啊啊啊啊啊救命啊太绝了!”是被更多人接受的表达方式,而一句简单的 “好厉害”则会被赋予阴阳怪气的讽刺意味。通过不断重复和夸张让语言由单一的“可读性”变 得具有“可感性”,在互联网短暂的碎片化交流中让意义接收者迅速形成对观点的直观印象。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交流沟通带来了便捷。但是这种便捷性也给个体带来更多与 陌生人或关系疏远的人的沟通,而使得个体产生焦虑。为了缓解这样的焦虑,一些个体把期望寄 托于更加高效的表达,提升沟通交流的效率,这为语言通胀提供了产生动力。语言通胀帮助个体 更加高效地传递意义和情感,大段的文字,亲呢的称呼消解了个体对于交流的焦虑情绪,通胀后 的语言维待着欢快氛围,让信息的触达变得更加确定。 语言通胀在互联网语境下产生并在交流实践中产生流变,是动态发展的。语言通胀的持续扩 散和语言具有货币相似的属性有关。语言作为一种线上社交“货币”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 在日常普通的线上社交中以“宝”“爱你”这样的称呼或话语来拉近彼此的距离。社交距离的缩 减和语言带来的情绪价值,对于交流双方都可视为一种收益。 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 国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