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7533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707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绝密★启用前 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艺”一词,源于《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大凡各种以消闲遣兴为目的的娱乐活动,均可纳入“游艺”之范畴。唐人以辞赋特有的形式书写游艺活动的作品不在少数,主要保存在《文苑英华》“杂技”“射”“博弈”类目及《历代赋汇》“巧艺”类目中,依此,可将唐代游艺赋分为百戏类、博弈类、射艺类三种。种类多样的游艺赋,反映了唐人多彩的精神生活与游艺活动丰富的文化意蕴。 赋本身具有娱乐的作用,因所娱对象不同,可分为娱人之赋、自娱之赋、同娱之赋三种。曹明纲在《赋学概论》中说:“先秦两汉时期的一些文学侍从,以作赋的方式去取悦于帝王,为帝王的巡行宴饮助兴添乐。”如汉代梁孝王好养士,曾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西京杂记》),此可视为君臣宴集以赋同娱的事例。汉武帝身边亦有一批“言语侍从之臣”,其中枚皋最善作赋,“诙笑类俳倡,为赋颂,好嫚戏”,其目的就在于调笑取悦皇上。可见赋的娱人作用,由来已久。游艺与赋的结合,更促使赋娱乐功能最大化。 唐人花样繁多、精湛超绝的游艺活动,不仅体现了唐人大脑富于创造力,身体灵巧,而且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精神追求与文化氛围。唐人爱玩,爱享受,上层统治者如此,平民百姓也不例外,由此形成了一种相当浓郁的追求娱乐、消费的时代氛围。吴玉贵在《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代卷》中将游艺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演性活动,如拔河、秋千等;一类是娱乐性活动,如樗蒲、围棋等。不管是游艺活动的表演者,还是游艺活动的参与者,都在游艺活动中得到了身心的愉悦、满足与享受。 此外,那些描写绳技、蹴鞠、马球、射艺等游艺活动的赋作,同样具有娱人或自娱的功能,它们是唐人追求娱乐享受的社会风尚的产物。梁启超曾把游戏、学问、艺术、劳作并称为“趣味之主体”,认为趣味在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学问之趣味》)梁启超从人类生活的长远视角出发,指出游艺对于人类的不可或缺性:人们只有投入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游艺活动中,才能得到愉悦健康的精神享受,并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启迪智慧。这些唐代的游艺赋具有无穷的魅力,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唐人健康有趣生活的直接反映,体现出唐代社会精神生活的娱乐性。 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及异域各国有着非常频繁的往来。唐朝军力的强盛、经济的繁盛、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使其一度成为当时“朝贡体系”的中心。各国使者因不同目的而不断入唐,或政治依附,或文化学习,或贸易往来。为显示皇恩,唐朝统治者少不了宴请各国使者,宴席上就有百戏表演,此时百戏表演已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娱乐,更多地含有耀武扬威并使周边各民族臣服、万国来朝的政治目的。唐代游艺赋于此有直接反映,如钱起《千秋节勤政楼下观舞马赋》曰:“惟大唐之握乾符,声谐六律,化广三无……则知绝群称德,殊艺逸貌。足之舞之,莫匪圣人之教,则陈力者愿驱策而是效。”赋家不仅以“大唐”“我皇”“我王”“吾君”等直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