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一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 高三生物学科期中试卷 (完卷7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单选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B.人体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它可来自于人体细胞内麦芽糖的水解 C.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是动、植物体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D.线粒体、核糖体、质粒、酶等结构或物质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是酶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往往与其它化合物结合而行使一定的功能,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 A.蛋白质和D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参与翻译过程 B.蛋白质和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可发生在体液免疫过程 C.蛋白质和多糖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能参与信息传递 D.蛋白质和RNA结合形成复合物可发生在逆转录过程 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一对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可能合成多种蛋白质 B.一个基因可能有多种复制产物 C.一个性状可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 D.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均使用NaOH溶液和CuS0,溶液,但两种试剂的浓度与使用方法完全 不同 B.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及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都可以选用黑藻作为实 验材料 C.利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以探究水分子能够通过自由扩散以及其他方式进出细胞 D.在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液挥 发消失 5.肌肉收缩是粗肌丝和细肌丝之间的相对滑动导致的,肌球蛋白位于粗肌丝内,其头部具有 一个结合ATP的位点(如下图)。细肌丝中存在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肌球蛋白与细肌丝结合 并引起细肌丝滑动,然后肌球蛋白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肌球蛋白与ATP结合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细肌丝 B.肌球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特性 ATP C.不同条件下肌肉收缩所需的ATP都来源于线粒体 肌球蛋白 D.ATP驱动肌肉运动,实现“化学能→机械能”转换 粗肌丝 生物试卷第1页,共8页 6.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 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一A、A一T、G一C、C一G,推测“X” 可能是() A.胞嘧啶或鸟嘌呤 B.胸腺嘧啶 C.腺嘌呤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7.差速离心技术是研究细胞器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的主要方法。①~⑤表示不同 阶段的离心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匀浆 细胞核等线粒体、溶酶体等高尔基体等核糖体、大分子复合物等 ⑦ ④ ⑤ A.从①~⑤过程中离心速率逐渐降低 B.②~⑤分离出的颗粒逐渐增大 C.③中加入葡萄糖无法被氧化分解 D.⑤中沉淀可用于构建蛋白质人工合成体系 8.研究人员用大肠杆菌和T2噬菌体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培养时间适宜且实验操作无误, 实验①一④检测子代T2噬菌体的放射性强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 实验操作 ① 大肠杆菌用含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收集子代T2噬菌体 ② 大肠杆菌用含”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一→收集子代T2噬菌体 大肠杆菌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实验①的子代T2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一→收集 ③ 子代T2噬菌体 大肠杆菌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实验②的子代T2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收集 ④ 子代T2噬菌体 A.实验①和②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核酸和外壳蛋白 B.该实验中,实验①③是对照组,实验②④是实验组 C.实验①和③子代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实验②和④子代T2噬菌体则含放射性 D.实验③和④子代T2噬菌体的放射性差异可作为DNA是遗传物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