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388740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一信息类文本阅读——信息化时代,需要思辨思维课件(共20份打包)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20463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信息化
,
打包
,
20份
,
课件
,
思维
,
思辨
(
课件网
) 任务达标训练———在训练上花心思 [试题亮点]———对点练”以高考题规范解题思维;“综合练”选材为社会科学论文,呼应人文主题“乡土中国”。既有“论据的理解与运用”的“对点练”,又有“内容理解与分析”和“观点推理与判断”的“巩固训练”。 一、对点练(3分) (2022·新高考卷 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1.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 解析:材料一观点: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A项,说的是“师古圣贤人”,强调了薪火相传,但没有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B项,主张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为根本,注重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材料一观点关系不大。C项,说的是既要吸取世界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又要保持自己的文化,薪火相传,与材料一观点一致。D项,说的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盛衰兴替,与材料一观点关系不大。 二、综合练(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基于空间和地域的两大基本单元,是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主体能动性对自然必然性的创造,是主体自我建构和自为空间的必然结果。城乡一体化是一种空间生产的过程,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城市与乡村、边缘与中心连接起来的过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绝不是要消灭乡村,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要建成城市与乡村紧密联系、 有机融合的一体化的空间结构,通过促进城市与乡村的空间融合,实现城乡资源整合和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乡的分离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向往文明、追求进步的结果。城乡从分离到高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既源于发展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又源于人类对真善美的本性追求和主体自觉。长期以来,人们把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把农业、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11-10)
北京市丰台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11-11)
北京市丰台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11-11)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2025-11-10)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期中卷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11-1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