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0424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80373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月,PDF,试题,语文,质量检测,湖南省
    绝密★启用前 2026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中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圈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 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每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封泥里的“秘密” 补充佚史,考古文字艺术 今年年初,河北邯郸曲周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在搜集散落民间的文物时,发现了一 枚“曲周侯印”封泥。该封泥的发现,为寻找曲周侯国的具体位置提供了线索,也让人们再 中 次关注到2000多年前的文件保密技术。 据报道,新发现的这枚封泥背面有麻绳打结的痕迹,是封缄竹木简时留下的。封泥保 存较为完好,呈不规则圆形,最大直径42毫米,厚6.4毫米,重8.9克,材质为陶土,正面印 有“曲周侯印”四个清晰汉字。史料记载,曲周侯是西汉开国功臣哪商的封号,他统治的区 城称为曲周侯国,故地大概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东北部一带。曲周侯国自汉高祖六年 (公元前201年)设置,至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废止,后改为曲周县,至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 救 封泥又称泥封,即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的形式起源 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在以竹简或木牍为载体的典籍和往来文书上。春秋战国到秦汉时 期,文书、信件多写在竹木简上,寄送时,古人用麻绳捆绑竹木简,然后在绳子打结处封上特 制的泥团,并加盖印章,以防止文书、信件或情报等在传递途中被人偷看。由于原印是阴 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魏晋以后纸张普及,封 泥被“钤朱”替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古文献中对封泥使用情况的记录不乏其例。《周礼·秋官·职金》载“辨其物之美恶与 其数量,揭而玺之”,说的便是在财货上压印封泥。“云梦睡虎地秦简”中也形象叙述了印与 封泥的关系。确切的“封泥”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百官志》:“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 诸物及封泥。”但作为文物,封泥的发现并不太早,直到清晚期,金石学家才确认了曾被误作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CS出卷网 3亿人都在用的扫播APp2026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6 10 11 12 15 19 20 答案 B C D ACF C A B A D 1.【答案】B(3分) 【解析】A项错误,“材质为陶土”而非“普通黏土”;原文是“为寻找曲周侯国的具体位置提供了线索”“故 地大概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东北部一带”,并未“确证”。B项正确,准确概括了原文第三段关于封 泥用途和方法的描述一“寄送时,古人用麻绳捆绑…加盖印章,以防止文书、信件或情报等在传递 途中被人偷看”。C项错误,“完全取代”“立即退出”不正确,原文是“被‘钤朱’替代”“逐渐退出历史舞 台”。D项错误,最初发现时农人和商贩并不知道是什么,是后来的金石学家(如刘喜海、龚自珍)认识 到其价值并珍藏,最终由吴式芬《封泥考略》定名为封泥。刘喜海等人是购买珍藏者,并非命名者。 2.【答案】C(3分) 【解析】原文是“封泥是可以弥补《史记》《汉书》缺憾的珍贵文献”,选项夸大了封泥的作用。 3.【答案】①是一种文件保密技术(保密手段/防拆措施)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③封泥的艺术魅力 也很突出(每空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处,须概括封泥的本质功能。原文开篇提到“2000多年前的文件保密技术”,第三段详细描 述其保密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