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淀高三生物期中反馈题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存在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速度显著减慢 B.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进入突触间隙 C. 肌肉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导致无法收缩 D. 抗体与受体结合直接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科研人员发现新型镇痛药物可通过抑制T细胞分泌IL-6(促炎因子)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IL-6是一种神经递质 B. 神经细胞上可能有IL-6的受体 C. 药物作用可能降低突触后膜对Na 的通透性 D. 该治疗方案可能导致患者易受病原体感染 某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经检测发现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显著升高。该患者最可能的病因是( ) A. 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足 B. 甲状腺对TSH的敏感性下降 C. 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发生突变 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抗体浓度升高 某甲亢病患者甲状腺细胞的钠-碘共转运体过量表达,下表是该患者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临床上可以口服放射性131I进行治疗。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测定结果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TH) 29.35 2.2~4.2 pg/mL 促甲状腺激素(TSH) 0.005 0.3~3.6 mIU/L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Ah) 766.0 5.0~100.0 IU/mL A.患者会出现体温高、消瘦等症状 B.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C.131I治疗可降低甲状腺细胞数量 D.患者的反馈调节使TH分泌增加 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多种防御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RNA可直接作为抗原被吞噬细胞识别 B. 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刺激 C. 效应T细胞通过释放抗体清除被感染的肺上皮细胞 D. 记忆细胞可在病毒再次入侵时直接分泌大量抗体 初次感染CHIKV时,某B细胞特异性识别病毒包膜蛋白。该B细胞高效活化并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的必要条件是( ) A. 病毒抗原与B细胞受体(BCR)结合即可充分激活 B. 树突状细胞将病毒抗原直接呈递给该B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 C. 该B细胞摄取抗原并呈递给活化的CHIKV特异性 T细胞,获得T细胞帮助 D.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实现自我激活与分化 关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因为只有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定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主要与溶酶体有关 下列过程在神经递质释放和作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突触前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神经递质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突触后膜进入细胞 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迅速失活或被回收 科研人员在油菜素内酯(BR)合成缺陷的番茄突变体上,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IAA和GA,并设置BR修复组(施加外源BR)。检测主根伸长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由此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普通小麦(六倍体,42条染色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一株小麦苗。关于该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该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称为三倍体 该小麦苗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的均为纯合子 该植株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可以联会形成六分体 该植株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两种,染色体数分别为2N和N 某种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所示)。将白花植株和紫花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F1自交得到F2。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 红色∶粉红色∶紫色∶白色=9∶3∶3∶1 B. 粉红色∶红色∶紫色=1∶2∶1 C. 红色∶粉红色∶紫色∶白色=6∶3∶3∶4 D. 粉红色∶紫色∶红色=3∶9∶4 12. 在研究者将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