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突破练9 分析人物心理与文本特色 一、(2025·山东潍坊高三二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永远的嘎洛(节选) 阿 来 ①那阵猝然袭来的疼痛,在耳底带着血腥味的轰鸣中似乎渐渐缓解了,继之而来的是软绵绵的诱人的晕眩。嘎洛舒展开身子,患风湿症的僵硬关节都自如地松开,发出咔吧咔吧的脆响。 就这样,嘎洛倒下了。 他仰面倒地,一只手插入温润酥松的黑土,五朵云花断茎口牛奶一样洁白黏稠的浆汁不断滴落在手背上,使他毛孔粗大的手腕上的皮肉颤抖。那浆汁一滴滴淅沥不止,他的感觉是一只只野蜂向自己降落。②他另一只手攥住了一大把麦子,熟透后爆出壳的麦粒溅落在他脸上,胸脯上,他以为那是金色的蜂群向自己聚集。 阳光一片金黄。麦浪一片金黄。 他儿子绛措对我说:父亲说今年他恐怕要死了。绛措是我同学,从部队转业后自己买了汽车从事长途运输。我们谈这番话是在傍着公路的新色尔古村他的家中。这几年,处在闭锁山沟里的老色尔古村的破旧古老的住房正被故乡的人们抛弃,新房子都迁到了傍着公路面临大河的开阔地。 嘎洛却死在老色尔古村的麦地里。 他儿子在领我参观了我故乡土地上出现的新的富足村庄后对我说: “他枉自走南闯北,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又当干部,还那么土气,就只晓得巴掌大的泥巴地里长出的庄稼。他无法下地干活,就要我把车子停了,去收麦子。今年麦子确实好得我从来没有见过,可他就是不管车子停一天少挣上百块钱。我不肯停车,他说要是这么好的庄稼不收,他就要死了。” 我说:“现在他死了,也就再不操心了。” 嘎洛死了,从此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和过去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这个人在记忆中搜寻不出自己的名字,乡亲们都叫他嘎洛。嘎洛是盲人的意思。 嘎洛说,长征中,他们三个人在雾中和大队失去了联系。走近川甘边界一处村落时,村子空空荡荡,他们一齐爬上了一家的热炕。大块的干牛粪饼在炕洞里燃烧,一只受热过度的手榴弹爆炸了。那两个人当场就死了。嘎洛则就此失去了一只眼睛和明晰的记忆。 我和绛措去新垒的坟前凭吊嘎洛。 “我们赶到地里,他已经睡了大半天了,他说了句什么,好像是说:老家。可我们不知道,他生前没告诉过我们。” “我晓得,连他自己也记不起来。” 那颗手榴弹炸翻了舒适的炕床。嘎洛死里逃生,但记忆却残缺不全了。 他能条理地叙述负伤后在草原上的流浪生活,但在回忆更多往事时,却无法说出与之相关的人名、地名与年月,缺乏时空框架和必要的人证。嘎洛无法恢复自己作为一个走上革命道路的汉族农民战士的形象。 嘎洛摇摇晃晃走出那爆炸后的土屋,流落在几十里都几无人烟的草原,在饥寒中度日。夏天的草原,许多动物都在草皮上翻掘植物的根茎。他就靠猎取旱獭和它们翻掘出来的东西为生。 秋天到了,和早降的初雪一起。一个汉族商人到来,要带他回家。而嘎洛对那个人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他们这些人都不开地,你看这里多肥的土地。” 商人对他说:“跟我走。” “多肥的土地。” “冬天一来,你就要冻死了。” 就这样,嘎洛跟随驮运货物的马队一起出了草地。那个商人把他寄放在我们村的头人家里。因为他在风雪中冻坏了双脚。 那个商人去了,就没有再回来。 嘎洛不言不语,一个冬天就蜷缩在头人寨子的火塘旁边。春天到了,四处充满腐败树叶和融冻土壤的气息。嘎洛在村子中四处游逛,直到一天晚上,他困倒在火塘边上,在似醒似睡的时候说: “多肥的土地。” 头人给他一把锄头和一把弯刀,叫他在河边开垦荒地。嘎洛在仲夏季节的某一天举起了开荒的锄头。他的锄头举起又落下,快意地哼哧着,一锄挖掉一大兜蕨菜,第一块牛粪一样快渗出油水的泥土出现在他眼前。他喃喃自语着,感动得难以自禁,感到身上没有一丝气力。③画眉鸟清脆悠长的鸣声从远处传来,阳光正水一般漫过树梢。嘎洛感到通体畅快。 从远处人们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