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2271

语言文字运用 突破练29 专题综合练--2026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练(含解析)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2998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专题,语言文字,解析,复习,二轮,高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突破练29 专题综合练 第一组:语言文字运用 一、(2025·广东汕头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谐音梗指用声韵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以达到某种意趣效果。早在宋朝,百姓过年把柏树枝、柿饼和橘子当供品,分别取其中一个字“柏”“柿”“橘”,寓意“百事吉”。古人的诗歌、对联、歇后语等文学形式,或为了押韵,或暗含其他意思,也都出现过“谐音双关”的表达。 如今,谐音梗更是衍生出多种形式。谐音梗作为一种语言创新形式,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反应了不同文化元素在当代社会的溶合与碰撞。谐音梗中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社会的科技、经济、娱乐等元素的体现, A 。例如“book思议(不可思议)”“深藏blue(深藏不露)”等,既展现了英语文化与汉语语境的交融,又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创新运用能力。这些谐音梗作为时代的文化印记,纪录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谐音梗有着较强的随意性,在“进化”过程中也容易陷入误区。当某一谐音梗走红,网友为迎合流行趋势,会进行大量同质化表达,长此以往,①由于个体思维模式的固化所致,②这些庸俗的谐音烂梗可能会使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③谐音梗中常用的错字别字,④也会异化语言的结构形式,⑤降低人们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⑥给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自抱自泣(自暴自弃)”“Duck不必(大可不必)”等词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言文字规范。另外,不同社会群体在对谐音梗的解读和使用上,也展现出不同的接受性和认可度。面对不熟悉这种语言表达的人,使用谐音梗沟通容易筑起“厚障壁”。比如面对“雨我无瓜(与我无关)”“杯具(悲剧)”这类年轻人常用的词汇,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和谐音理解力,父母长辈与年轻人沟通时无法准确把握其含义, B 。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恰当的谐音梗传递的应该是正面信息和健康价值观,不能为追求一时之乐而趋向无聊和庸俗。相信我们期待和追捧的“亦庄亦谐”的优质谐音梗,将在大浪淘沙中历久弥新,为我们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惊喜与愉悦。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A._____ B._____ 2.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4.文中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进化”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百事吉”   B.“book思议(不可思议)” C.“厚障壁” D.“亦庄亦谐” 5.近来,一些政务服务平台利用“谐音”取名走红,创意满满。如重庆市政务服务平台取名“渝快办”(谐音“愉快办”),广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取名“粤省事”(谐音“越省事”)。现有天津市、湖南省、安徽省、甘肃省、青海省、江苏省等六个省市的政务服务平台征集名称,请你任选其中两个进行命名,要求仿用上述例子中的谐音创意,并简述理由。(4分) 二、(2025·江苏南通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8分)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和古代汉语(    )。它用于今却源于古,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并以其特有的表现力被广泛地使用。 有些成语保留了词的古义。如“按部就班”中的“部”和“班”分别指门类、次序,该成语意为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有些成语中的字保留了古词的通假。如“再接再厉”中的“厉”同“砺”,磨快,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斗前都要把嘴磨利,用于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当然,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中,成语也一样,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 A 。 ①形式变化的表现有两种。②一是个别字的换用,③如《三国志》中“覆车之鉴”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