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2608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11-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0195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观 沧 海 曹 操 观 沧 海 学习目标 结合诗人生平和作品特点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方法 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观 沧 海 论说曹操 官渡之战中,曹操粮草已绝,眼看就要撑不下去,这时袁绍方的许攸叛逃前来,曹操知此人必有机密相告,大喜之下顾不得穿鞋,赤脚便要来迎许攸,许攸深表感动。 果然如曹操所料,许攸将袁绍藏匿粮草的秘密地点透露给了曹操。曹操连夜派精兵烧了袁绍的粮草,终于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观 沧 海 论说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代表作《短歌行》《蒿里行》等。 观 沧 海 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 沧 海 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观 沧 海 建安文学 的代表人物 曹氏父子<三曹> 曹操 曹植 曹丕 建安七子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 观 沧 海 汉乐府诗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厦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名篇。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 沧 海 汉乐府诗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东汉末年/三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 沧 海 诗歌注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观 沧 海 诗歌注释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多么。 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观 沧 海 诗歌注释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观 沧 海 诗歌注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观 沧 海 诗歌注释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庆幸。 甚:非常。 至:极点。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观 沧 海 诗歌注释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