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辽一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涂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简”是许多杰出研究者和写作者最为推崇的文风特征之一。文简所展现的应是写作者能够以最简约、最平实、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表达艰深思想和高远境界的深厚功力。 养成“文简”的好文风,要在具体的遣词造句中用心思量。针对当前实际问题,思想理论工作者要做到文简并提高文章实效,要避免对西方话语模式及翻译文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要在“言之有物、准确鲜明、生动活泼、简洁畅达”上下功夫。写作者在词句使用和写作态度上一定不能自视甚高、故作深奥,要远离“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等不良风气,要避免生造和使用除了自己之外谁也不懂、不常使用、意义不明或深奥晦涩的词句,要牢记唯有研究成果的形成和表达做到“从群众中来”,研究成果的效用才更有可能“到群众中去”。养成“文简”的好文风,还要培养反复推敲、删繁就简的耐心。好文章当然有可能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还是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得来的。 “理”是言辞文章的灵魂所在。“理”可以是作者亲身实践得出的一些道理、哲理,也可以是抓住了客观事物根本的、反映客观事物实质的、阐述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真理。理论文章要想达到入脑入心的实效,最关键的还是要透彻阐明作者思想中所要传达的或是客观事物中所蕴含的“理”。 “理透”源自对真理的科学掌握。毛泽东曾批评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只有揭破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才能使大家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毛泽东不仅为我们阐述了理透的本源,还为我们阐明了达到理透的途径。(甲)对于思想理论工作者来说,要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抓住事物的根本并在文章中反映真理,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实践。“理透”依托于富有条理和逻辑的写作之上。(乙)首先,作者要彻底明晰自身所要阐述的“理”,也要确保这一“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实质与规律。思想理论工作者一定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万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次,合理安排所要阐发的观点和所掌握的材料。(丙)撰写理论文章,既要重视观点,也要重视材料,应以观点统领材料论据,以材料论据增强观点说服力,努力使思想观点和材料论据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最后,确保推理和写作的思路富有条理和逻辑。养成“理透”的优良文风,不只要高屋建瓴,更要深入浅出。(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我们党的领袖提出许多影响深远的思想观点,但从不装腔作势和故作高深,相反都尽可能以最朴实生动、最贴近群众、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去阐明深刻的道理。除了语言生动形象之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具体实例阐述抽象、高深的理论等也有助于深入浅出地达到“理透”的效果。 “神正”,也是对写作者及其文章在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气象格局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神正”体现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在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历史、时代和人民的共同选择。“神正”体现为鲜明的人民立场。学问为人民而做,文章为人民而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文章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关注人民实践创造,密切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