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玩偶之家(节选)》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玩偶之家》作者及创作背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易卜生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B.作品创作于19世纪末,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C.作为浪漫主义戏剧代表作,其核心是歌颂爱情的坚贞与美好 D.剧本以挪威贵族生活为背景,旨在批判封建等级制度的腐朽 2.下列语句中,与《玩偶之家》中娜拉“追求人格独立”主题最契合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下列对《玩偶之家》中娜拉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期是依赖丈夫的“玩偶妻子”,后期成长为觉醒的独立女性 B.伪造签名的行为,体现了她对丈夫的爱与牺牲精神 C.最终的出走,表明她彻底摆脱了传统女性的角色束缚 D.始终保持天真幼稚的性格,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 4.下列对《玩偶之家》戏剧冲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核心冲突是娜拉与柯洛克斯泰之间的债务纠纷 B.本质是传统女性角色与现代独立人格的观念冲突 C.冲突的解决依赖于海尔茂的良心发现与主动让步 D.次要冲突是娜拉与孩子们的亲情矛盾,凸显其自私 5.下列对《玩偶之家》中“玩偶”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仅指娜拉像玩偶一样被海尔茂支配,缺乏自主权利 B.象征所有被传统观念束缚、失去独立人格的女性 C.指娜拉天真可爱的性格,如同孩童手中的玩偶 D.暗示娜拉的婚姻如同玩偶游戏,缺乏真实的情感基础 6.下列对《玩偶之家》写作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B.运用象征手法,“信件”象征着危机与真相的揭露 C.采用大团圆结局,给读者以温暖的希望与慰藉 D.通过对比手法,凸显娜拉前后的性格变化与成长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于1879年的社会问题剧,也是其“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之一。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依然低下,在婚姻中处于依附男性的从属地位,没有独立的财产权、选举权和人格尊严。易卜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矛盾,以戏剧为载体,对传统婚姻制度和女性生存困境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以关注现实、揭露矛盾为核心特征,他曾说:“我的职责是提问,而不是回答。”《玩偶之家》正是通过娜拉的命运,向当时的社会抛出了“女性如何获得独立人格”“婚姻的本质是什么”等尖锐问题。剧本发表后,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与争议,支持者认为它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反对者则指责其“破坏家庭伦理”。娜拉的“关门声”被称为“震撼欧洲的关门声”,这一情节不仅是戏剧的高潮,更成为女性觉醒的象征。 作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人的解放”的探索。易卜生打破了传统戏剧“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将娜拉置于真实的社会矛盾中,展现她从“玩偶”到“人”的蜕变过程。娜拉前期将丈夫海尔茂视为全部,以丈夫的喜好为生活的唯一标准;当她发现自己在婚姻中始终处于被支配、被物化的地位后,毅然选择出走,去追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道路。这种对个体价值的强调,超越了时代与性别,成为人类追求自由与尊严的共同精神财富。 《玩偶之家》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女性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时期,鲁迅、胡适等思想家都曾对《玩偶之家》进行解读,鲁迅还写下《娜拉走后怎样》一文,探讨女性觉醒后的现实出路问题。在当代,《玩偶之家》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人们从更广阔的视角解读作品———它不仅是女性的觉醒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