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6376

21 创造宣言:唤醒创造之神 课件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295457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创造,宣言,唤醒,之神,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创造宣言:唤醒创造之神 九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第21课 陶行知 CONTENTS 目录 导入与初读 01. 文本研读 02. 拓展探究 课后任务 03. 04. 导入与初读 01 导入 一张白纸、一块石头。 它们平凡吗?普通吗? 如果说,它们之中蕴藏着无与伦比的价值,甚至能成为不朽的杰作,你们相信吗? 当石头遇见米开朗琪罗,它会变成《大卫》。 当白纸遇见王希孟,它会变成《千里江山图》。 平凡 vs 创造 我们的“创造困境” 这些想法,是 真相 ,还是 借口 ? 1、“环境太普通,我能做出什么?” 2、“生活太单调,哪有创造的机会?” 3、“我能力一般,创造是天才的事。” 4、“问题太难,我完全没思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封向这些声音宣战的《创造宣言》 学习目标 一、理解与梳理 概括“创造”核心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二、分析与鉴赏 梳理论证材料,分析论证方法。 三、迁移与升华 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1891-194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于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抗战时期组织国难教育社。 核心思想:“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教育。 社会即学校:整个社会是教育的场所。 教学做合一:行动是知识的来源。 扫除阅读障碍 中伤 (zhòng) 遁词(dùn) 鲁钝(dùn) 画龙点睛(jīng) 懦夫( nuò) 豢养(huàn) 灌溉(gài) 懒惰( duò ) 烟囱(cōng) 塑像(sù) 山穷水尽(jìn ) 繁殖( zhí) 屋檐(yán) 雕刻(diao) 走投无路(tóu) 字词释义 中伤: 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遁词: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鲁钝: 愚笨,不敏锐。 豢养: 喂养。 自暴自弃: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不求上进。 山穷水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 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画龙点睛: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初读感知,梳理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阐释“创造”的核心内涵———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 批驳五种错误观点,论证“处处、天天、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普遍真理。 第三部分(第12~16自然段) 指出创造的正确路径,并发出热情的号召。 文本研读 02 精细研读 1、文章开篇提出“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和逻辑起点。它赋予“创造”以神圣的使命感,说明创造是人类承接的历史责任,而非可有可无的选择,为下文的论述奠定了基调。 精细研读 2、作者将教育者的创造与美术家罗丹的创造进行对比,意图何在? 通过对比,意在厘清教育创造的本质。罗丹造石像,是创造艺术品并崇拜之;而教育者不是造静态的“神”、“石像”或“爱人”,而是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这突出了教育创造的对象是动态的、有生命的、有发展性的“人”,其价值远高于无生命的艺术品。 核心立论:何为“创造”? 教育者的“创造”是 师生合作的集体创造 ,过程如雕刻,目标是创造出 值得彼此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 。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精细研读 3、如何理解“先生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与“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两句话的深意? 前者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强调教育的成功在于学生的卓越成就超越了老师。后者则进一步升华为师生平等的、相互成就的“合作”关系。真正的教育创造是教学相长的,师生在共同探索中实现精神的共同提升,并彼此欣赏和崇拜。 精细研读 4、作者为何将教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