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黑和土地 * 21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农民以前是没有土地的,只能给地主种地,被地主剥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 资料链接 文中的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是如何做的呢?今天,让我们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现代诗 耙地 荞麦 蝈蝈 蹚水 闺女 pá guī qiáo guō tāng 我会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这首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农民一有了土地后极度喜悦的心情。 三黑获得土地后喜悦的心情。 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互动课堂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默读诗歌第1—3小节,农民们怎样看待土地的?请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自主学习 全文的关键句,开门见山, 统领全文。 两个“一....就......”一方面从内客上写出了农民和旱天的鹅同样的急切心情,一方面从形式上赋予了诗歌韵律感。 比喻,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珍惜和热爱。 口语化的语言, 十分接地气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从“恨不得…恨不得…”看出农民拥抱土地的急切心情,以及对土地的热爱。 夸张,表现农民对土地的重视,以及拥有土地后的喜悦和激动。 从“尝一尝、试一试”看出农民对土地的悉心呵护。 思考:诗歌的题目是《三黑和土地》,为什么开篇要先写农民对待土地的态度,然后再写三黑? 三黑是众多农民中的一位,他是广大农民的代表,所有的农民都如三黑一样,热爱土地,憧憬新的美好生活。 默读诗歌第4—15小节,概括三黑都做了什么。 自主学习 三黑细致翻地、耙地 三黑回忆逮蝈蝈儿 三黑展望未来 三黑内心感到幸福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和兴奋?阅读第4—9节,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请圈画关键词,并作简单批注。 三黑细致翻地、耙地 翻也时认真、仔细,表达了他对土地的珍惜。 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 比喻:把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黑把地耙得极其工整,表现了他对土地的热爱。 平整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柔软 比喻:把翻好耙过的地比作“一张软床”,写出了土地的松软,表现了三黑的勤劳能干及欣赏劳动成果时的愉悦心情。 诗歌仿写: 这么美丽的云朵, 就像是一朵朵棉花糖, 叫人想要摸一摸, 想拿起来尝一尝。 这么柔软的云, 简直是一团团棉花糖, 叫人想凑上去咬一口, 想把它轻轻抱在怀。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暗示了以前的生活贫苦以及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拟人:写出了三黑对麦籽儿那种像对孩子一般的呵护。 拟人:写出了三黑给麦籽儿创造的好条件,体现了他对土地的珍爱。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想象 比喻:将荞麦花比作雪,瑞雪兆丰年。荞麦开花,预示着丰收在望,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幸福感。三黑想到荞麦开花无比幸福。 现在 蛔蛔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小时候因为逮蛔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