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四) 化学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D C A A C B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B D B B D 【解析】 1.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发生的反应为C+H2O(g)CO+H2,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形成了新的化学键,A正确。硫酸铵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不是变性,B错误。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与互为同位素,C错误。酚醛树脂可由苯酚与甲醛缩聚得到,D错误。 2.NH4Cl的电子式为,A错误。sp2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杂化形成,夹角为120°,题中示意图标注180°,为sp杂化特征,B错误。四氨合铜离子的结构为,C错误。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需要护目镜保护眼睛;实验需用小刀切金属钠,要防止划伤;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实验结束需洗手;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需要通风,D正确。 3.标况下SO3为固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相关计算,A错误。未知溶液体积,无法确定SO的数目,B错误。反应①的方程式为SO3+3H2S=4S↓+3H2O,反应中每断裂0.6mol S—H键消耗0.3mol H2S,故可以得到还原产物的数目为0.1NA,C正确。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 =2S2 +SO+3H2O,若有3mol S作氧化剂,转移电子数目为6NA,D错误。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质要放在烧杯中溶解,不能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A不合理。分液时,为了使液体顺利流下,需保持分液漏斗内部和外界大气压相等,所以分液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塞,再打开下方的活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操作方法正确,B合理。碘易升华,加热可使碘固体升华成为碘蒸气,碘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又凝华成为碘固体,该装置可以提纯粗碘,C合理。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以便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从而判断滴定终点,D合理。 5.当NaOH吸收少量SO2时,应生成SO而非HSO,正确反应为2OH +SO2=SO+H2O ,A错误。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正确,B正确。C正确。难溶物不拆,HgS溶解度比更小,沉淀转移,D正确。 6.合成X的单体为、CH≡CH、CH2=CH2,A错误。X的重复单元中连有苯基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1mol X中存在n NA个手性碳原子,B错误。Y的重复单元中只含有酯基一种官能团,C正确。Y为聚酯,碱性条件下可发生降解,X不可降解,D错误。 7.Al(OH)3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而Mg(OH)2只可与酸反应,则Mg(OH)2 的碱性强于Al(OH)3,A正确。CH3COONH4中NH水解,NH+H2ONH3·H2O+H+,会消耗CH3COO 水解生成的OH ,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前者更小,不能说明酸性:CH3COOH>H2CO3,B错误。少量硫酸铜与铁反应产生铜单质并附着在铁表面,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所以电化学腐蚀速率更快,C正确。侯氏制碱法的核心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碳酸氢钠(NaHCO3)形成沉淀的根本原因是碳酸氢钠在常温下的溶解度较小(约9.6 g/100 mL水),远低于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导致生成的NaHCO3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而析出 ,这一现象是侯氏制碱法工艺设计的核心化学原理,D正确。 8.由图可知,反应①方程式为,A正确。由反应③CH3CH生成CH2=CH2,应该还生成H+,或由④可知生成,需要加入H+,B正确。在反应前添加,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反应总反应为CH3CH2OHCH2=CH2+H2O,可用浓硫酸催化反应,C正确。反应过程中有配位键的形成和断裂,C—O等极性键的断裂,O—H等极性键的生成,C—C非极性键的生成,但是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D错误。 9.X、Y、Z、W和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非金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