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9343

辽宁省葫芦岛市、县协作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26463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考试,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协作校高一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众所周知,杂交水稻是我国的专利,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袁隆平先生是 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在他开始研究杂交稻之时,世界上几乎没有任 何经验可供借鉴。虽然美国人琼斯在1926年发现了水稻的杂种优势现象,但后来日本、印度、 意大利、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先后据此开展的杂交水稻研究,都因困难重重而搁浅。1961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袁隆平先生在稻田中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当时,袁先生除了上课教 学,还做一些实验以检验他大学时所学的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由于他酷爱看书查资料,他 也从外文杂志上了解到孟德尔、摩尔根近代遗传学说。勤于思考的袁先生,对两种学说暗暗做 比较,心目中认为被斥为“反动的”孟德尔、摩尔根的学说比当时盛行的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要 先进些。他收集起“鹤立鸡群”稻株的种子,第二年又将种子继续进行试验,可结果却令他大失 所望:稻株的性状竟发生了分离,没有一株超过前代! 他知道,经典著作中清清楚楚地界定的“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概念仿佛 已是无争的定论。此时此刻,如果袁先生被“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禁锢,就不会有今日的 杂交水稻了。可是正因为他通过孟德尔、摩尔根的分离律悟出那本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并对 “经典”产生疑问后,才有了“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设计思想; 才有了培育人工杂交稻的整套方案,即先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通过“三系”配 套、循环杂交,完成不育系繁殖、杂交制种和大田生产应用这样一套杂交水稻生产流程。 1970年,袁隆平先生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六年了,他已带领助手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 3000多个试验,却没有获得一个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100%的雄性不育系。为什么结果不 令人满意?一串串疑问涌上心头。面对问题,他打开思维的大门,在遗传学中关于杂交亲本亲 缘关系远近对杂交后代影响的理论中找寻,终于认识到几千个试验所用的杂交材料亲缘关系太 近是问题所在。于是,他调整研究方案,提出了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的新设想, 这就是后来寻找“野败”作为重要研究材料的动因。事实证明,“野败”的发现,成为杂交水稻研 究的突破口,为杂交水稻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它表明科研探索中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而 后仅用了两年,第一个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培育成功,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协作校高一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原文中“无争的定论”指的是“水稻没有杂种优势”,而不是孟德尔、摩尔根的分离律,袁隆 平正是从分离律中获得了启示)》 2.D(嘲讽杂交水稻“草多谷少”的言论并没有给袁隆平带来启示,他下一步的试验是在自己“认 真考证”的基础上进行的) 3.B(原文第二段主要写袁隆平对权威观点提出疑问并实证求解,展现了其独立思考的批判精 神。A、C、D三项均与此相符,B项“科学与幻想”与原文第二段的观点无关) 4.①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这证明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②而优势表现在稻草 上只是技术问题,可通过技术改进将优势转到稻谷上。(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5.①引用唐·帕尔伯格的评价,再次强调了袁隆平对解决人类温饱问题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 巨大贡献,增强了说服力:②并由其中“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