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2“课时导言”改编]明朝常熟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大片低洼沼泽地,雇用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由此,谭晓成功致富。据此可知明朝( ) A.外来物种促进了农业发展 B.农业经营方式多样 C.商业资本渗透到生产领域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3“历史纵横”改编]《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说明当时( ) A.自由雇佣劳动得到发展 B.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 C.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D.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3“主干知识”改编]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些“新现象”不包括( ) A.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B.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C.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发行 D.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4“史料阅读”改编]明末安徽南部徽州“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其数奇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B.传统伦理秩序的崩溃 C.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 D.社会嫌贫爱富的风气 题组2 思想领域的变化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4“主干知识”改编]王阳明是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王阳明( ) A.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B.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 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D.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 6.[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4“主干知识”改编]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这些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是( ) A.君主专制的衰落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世俗观念的滋长 D.民主思想的传入 题组3 小说与戏曲 7.[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5“思考点”改编]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 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文化世俗化发展趋势 D.民主色彩的思想兴起 8.[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5“主干知识”改编]《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描写了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该作品主要揭示了( )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婚姻习俗的变革 C.普通民众的理想愿望 D.礼教纲常的强化 题组4 科技 9.[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5—86“历史纵横”改编]明清两代,朝廷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编纂时按照朝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由此可知,这些大型典籍的编纂旨在( ) A.总结传统文化精髓 B.彰显皇帝丰功伟绩 C.探索近代自然科学 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10.[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6“学思之窗”改编]明朝大学士徐光启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深刻地认识到几何学是“众用所基”“百家之学海”,并认为“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这反映( ) A.部分学者以开明心态接受西学 B.西方的科学理论得到广泛传播 C.西方科学成就已全面超过中国 D.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已经终结 B组 经典模拟题———提能力 11.(2025·黑龙江龙东联盟高一期中)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