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第2课《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百团大战、聂荣臻生平及回忆录的有关知识。 2.分析聂荣臻的形象,理解在残酷战争中救助两个日本小女孩这件事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 3.归纳课文内容掌握夹叙夹议写作手法。(难点) 4.体会作者致信日本官兵的用意,传承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博爱的情怀。(重点、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创设情境,观看电视剧《聂荣臻》片段(3分钟) 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走进百团大战中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二)【背景介绍】 1、作家简介 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品简介 要深刻理解那段烽火岁月,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一方面,日军持续进行残酷“扫荡”,妄图巩固其占领区;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坚不可摧,斗争形式也愈加丰富多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股重要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以雷霆之势震撼华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而由觉醒的日本士兵组成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则以其独特的方式,在瓦解敌军斗志、争取和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探寻这两段交织着血火与觉醒的历史。 百团大战(1940—1941)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井陉(xíng)殒命(yǔn)兵戎相见(róng)辗转(zhǎn)孤苦伶仃(língdīng)颠簸(diānbǒ)襁褓(qiǎngbǎo)幡然(fān)无辜(gū)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 兵荒马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来龙去脉: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兵戎相见:发生武装冲突。兵戎,指武器、军队。 2、内容概览 解题 ①“大战”: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因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它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②“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经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 在这次战斗中,井经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出来。虽然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造成中国人的重大伤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穷凶极恶的日军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但中国军民面对2个日本幼儿,绝不可能像日军一样残忍。 最终加藤美惠子和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