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42245

6.2.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学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163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6.2.1,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
  • cover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生姓名 班级 批阅时间 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基础导学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文革结束后,党内“左倾”错误的延续;(2)1978年思想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2、根据教材指出这次会议从哪些方面实现了我国的历史性转折(主要内容有哪些)?召开时间: ;地点 内容:(1)重新确定了 、 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 ”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2)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 和 ,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 和 。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 的原则,提出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 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4)做出了实行 的决策。3、这次会议有何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中国从“ ”到 、从 到 、从 到 的历史性转变;(2)以这次全会为起点, 的新道路正式开辟;(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到来。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突破(一)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 开始起步。(1)原因:(2)过程:① 年12月, 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 并取得空前的大丰收;② 、 等省的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 等责任制的同时,不少地方的农民开始试行 ;③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的一个公社挂出 的牌子,成为全国第一个 的地方。④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 的文件。⑤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 ”、“ ”的责任制迅速推广。(3)历史意义:①这场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村 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从根本上改革了农村的 和 。②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着城市的 改革。【资料卡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各家各户使用(“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2、城市改革:(1)全面改革展开的标志:——— 年10月, 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把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 ,实行 ,建立 的经济责任制。(2)国营企业的改革:①原则: 、 和 适当分离,②措施: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 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3)历史意义: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中不断增强,效益显著提高;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二)对外开放格局扩大1、对外开放形成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①设立:1979年,我国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自主权。1980年,决定设立 、 、 和 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划定 为经济特区。②意义: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①概况: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等14个 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 ,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②意义: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